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0日
“糯玉米”种出“甜日子”
本报记者 黄敏 通讯员 吴龙迪
9月5日,在富县张村驿镇广家寨村的千亩良田间,农业种植区、设施农业养殖区、生产服务配套区、农产品综合加工区等产业功能配套齐全。村民们穿梭在糯玉米地里,一会儿就掰满了一箩筐新鲜玉米,然后倾倒在轰鸣的农机上。
为了抢抓农时,村民冯发财驾驶的农机从早忙到晚。“你瞧瞧,这玉米棒子多壮实,一亩地能卖近6000元呢。”看着手中颗粒饱满的糯玉米棒,冯发财高兴不已,“地里收成好了,感觉日子比这玉米还甜。”
广家寨村人均耕地面积大,但劳动力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如何找到一个既能发挥土地优势,又无需重劳力的产业,一直是村两委的心头大事。村干部们曾尝试过苍术、油桃、韭菜种植,还试过种桑养蚕,但因技术、市场波动等问题,效果不佳。
2022年,张村驿镇在统筹考虑各村产业发展时,结合广家寨村实际情况,将目标指向了看似普通却潜力巨大的糯玉米。
“种玉米不像种水果那么娇贵,需要的劳力少,而且糯玉米市场前景好,产出率也高,能保证大家的收入。”张村驿镇镇长吉红星道出了选择糯玉米产业的原因。
方向有了,事就好办。村里开始种了40亩试验田,这一试效果立竿见影,一亩收入比普通玉米高了好几倍。紧跟着,村里就将产业规模扩大到如今的100亩。不仅如此,当地村民采用分批种植白、花、黑三色糯玉米,并严格实行分片隔离种植。
“不同颜色的玉米很容易串粉,特别是和老玉米串粉后,品种就不纯了,口感会变差。分开种,能保证玉米品质纯正,还能让它们的种植和采收期自然错开,避免了用工紧张。”冯发财说。
每年8月至10月最后一茬玉米采收后,土地也没闲着。村民们会种上菜籽、小麦等作物。种这些作物不光增收,秸秆翻进地里,就是最好的绿肥。这种“玉米——粮油菜”的轮作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更形成了“种植+养地”的生态循环,让土地越种越肥。
如今,小小的糯玉米已成为广家寨村的致富“金钥匙”,不仅村民得到实惠,连带着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都突破了10万元大关。同时,在衔接资金的支持下,村里建起了糯玉米加工厂,清洗、塑封、蒸制、冷藏……一条现代化的生产线让糯玉米从“论斤卖”走向了“论根卖”。
“有了加工厂,玉米品质和储存时间都得到了巨大提升。”广家寨村党支部书记梁明军说,“我们现在有了自己的品牌,这样产品就能进商超,也能在线上线下统一售卖,很多火锅店、串串店都和我们直接合作,发展前景广阔。”
9月5日,在富县张村驿镇广家寨村的千亩良田间,农业种植区、设施农业养殖区、生产服务配套区、农产品综合加工区等产业功能配套齐全。村民们穿梭在糯玉米地里,一会儿就掰满了一箩筐新鲜玉米,然后倾倒在轰鸣的农机上。
为了抢抓农时,村民冯发财驾驶的农机从早忙到晚。“你瞧瞧,这玉米棒子多壮实,一亩地能卖近6000元呢。”看着手中颗粒饱满的糯玉米棒,冯发财高兴不已,“地里收成好了,感觉日子比这玉米还甜。”
广家寨村人均耕地面积大,但劳动力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如何找到一个既能发挥土地优势,又无需重劳力的产业,一直是村两委的心头大事。村干部们曾尝试过苍术、油桃、韭菜种植,还试过种桑养蚕,但因技术、市场波动等问题,效果不佳。
2022年,张村驿镇在统筹考虑各村产业发展时,结合广家寨村实际情况,将目标指向了看似普通却潜力巨大的糯玉米。
“种玉米不像种水果那么娇贵,需要的劳力少,而且糯玉米市场前景好,产出率也高,能保证大家的收入。”张村驿镇镇长吉红星道出了选择糯玉米产业的原因。
方向有了,事就好办。村里开始种了40亩试验田,这一试效果立竿见影,一亩收入比普通玉米高了好几倍。紧跟着,村里就将产业规模扩大到如今的100亩。不仅如此,当地村民采用分批种植白、花、黑三色糯玉米,并严格实行分片隔离种植。
“不同颜色的玉米很容易串粉,特别是和老玉米串粉后,品种就不纯了,口感会变差。分开种,能保证玉米品质纯正,还能让它们的种植和采收期自然错开,避免了用工紧张。”冯发财说。
每年8月至10月最后一茬玉米采收后,土地也没闲着。村民们会种上菜籽、小麦等作物。种这些作物不光增收,秸秆翻进地里,就是最好的绿肥。这种“玉米——粮油菜”的轮作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更形成了“种植+养地”的生态循环,让土地越种越肥。
如今,小小的糯玉米已成为广家寨村的致富“金钥匙”,不仅村民得到实惠,连带着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都突破了10万元大关。同时,在衔接资金的支持下,村里建起了糯玉米加工厂,清洗、塑封、蒸制、冷藏……一条现代化的生产线让糯玉米从“论斤卖”走向了“论根卖”。
“有了加工厂,玉米品质和储存时间都得到了巨大提升。”广家寨村党支部书记梁明军说,“我们现在有了自己的品牌,这样产品就能进商超,也能在线上线下统一售卖,很多火锅店、串串店都和我们直接合作,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