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睦邻”暖朝夕 “驿站”见真情
  通讯员 胡铃铃 魏玉檬 本报记者 黄河
  8月19日,热浪灼人,街道行人稀少,平利县长安镇长安社区“睦邻暖心驿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棋牌室中,银发棋手们凝神对弈;文娱室中,歌声与笑声飘出窗外;理疗室里,老师傅推拿获老人称赞……近500平方米的空间,成了充满温情的“世外桃源”。
  这片温馨天地的落地,源于长安镇深耕基层治理。为破解“一老一小”服务难题,镇党委、政府整合闲置资源与社区原有“六小工程”阵地,精心打造出“睦邻暖心驿站”。
  “以前夏天只能在家摇扇子,电视看腻了也没个去处。现在楼下就能理发、下棋、做理疗,日子有滋有味。”在棋牌室娱乐的王大爷道出了许多留守、独居老人的心声。长安镇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将精细化服务落到实处,驿站左手边的“乐活圈”便是针对老人“没处活动”难题的解决方案。爱心发屋、缝补社引入社会力量运营,化解“理发难、缝补烦”;文娱室配“小舞台”,休息室、开水房细节满是关怀,成了老人的精神寄托。
  驿站东侧的“童趣园”和“乐活圈”动静分区,互不干扰,又融为一体。“爸妈在外打工,以前放学我只能一个人在家,现在有老师辅导,还交到了好多新朋友、”社区儿童曹嘉峻说。针对留守儿童“课后去哪、安全咋办”的普遍问题,驿站休闲区铺软海绵垫,“小课堂”和阅览室可容50名学生,休息室、专用厕所一应俱全,为孩子课后提供安全快乐的归属地。
  中午时分,爱心餐厅里饭菜飘香,四菜一汤送到老人和孩子手中。“政府补一点、社区贴一点、群众自己付一点”的创新运营模式,确保餐厅持续运转,化解特殊群体“吃饭贵、吃饭难”。
  截至目前,长安镇以“睦邻暖心驿站”为平台,已累计举办各类“一老一小”关爱活动12期,守护社区78名留守老人和38名留守儿童。这座驿站构建起从“老有所养、食有所安”到“幼有所育、学有所乐”的民生服务闭环,织就温暖基层保障网,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