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8日
小小山茱萸 富民大产业
本报记者 靳天龙
8月9日,在丹凤县寺坪镇乡村振兴示范园内,一座山茱萸加工厂内,工人正在调试设备。
寺坪镇种植山茱萸面积约4万余亩,年干果产量约1500吨,产量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然而,这沉甸甸的“六分之一”,长期以来却没能为乡亲们换来沉甸甸的收益。
“过去,我们对山茱萸的管理就是‘粗放’两个字,技术含量低,基本靠天吃饭。”丹凤县寺坪镇党委副书记彭周说,“产业链条短、品质差、销售渠道有限、群众增收不明显。”
为了破解困局,寺坪镇成功招引本地能人陈联合返乡创业。今年59岁的陈联合是寺坪镇毛里岗村人,他创办的公司正是这座现代化加工厂的投资建设方。2024年建成11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和一条年产1000吨山茱萸的生产线,50平方米的配套冷库。
在明亮洁净的车间里,陈联合眼中充满期待:“这台设备正式投产后,日处理鲜果能力能达10吨,效率远超传统手工加工。”
对于品质提升带来的价值飞跃,陈联合算了一笔账:“过去不分等级混着卖,好果子、次果子一个价,每公斤最高50元。现在有了这套分级设备,能实现精细分级销售。”他信心满满地表示,“按年产1000吨干果算,山茱萸产业有望多增收2000万元,平均每户增收4000元。”
彭周对此深表认同:“加工厂的示范带动效应显著,由公司牵头制定了全镇山茱萸加工行业规范,推行‘科管、收购、加工、销售’四统一。公司技术员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农户规范田间管理和采摘,从源头上提升了原料品质。”彭周补充道,“工厂可直接吸纳50人就业,让周边群众在家门口获得稳定收入,开辟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要挖掘山茱萸文化,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特别是产业和生态观光的联动发展,让山茱萸产业为带动全域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寺坪镇镇长李星儒说。
8月9日,在丹凤县寺坪镇乡村振兴示范园内,一座山茱萸加工厂内,工人正在调试设备。
寺坪镇种植山茱萸面积约4万余亩,年干果产量约1500吨,产量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然而,这沉甸甸的“六分之一”,长期以来却没能为乡亲们换来沉甸甸的收益。
“过去,我们对山茱萸的管理就是‘粗放’两个字,技术含量低,基本靠天吃饭。”丹凤县寺坪镇党委副书记彭周说,“产业链条短、品质差、销售渠道有限、群众增收不明显。”
为了破解困局,寺坪镇成功招引本地能人陈联合返乡创业。今年59岁的陈联合是寺坪镇毛里岗村人,他创办的公司正是这座现代化加工厂的投资建设方。2024年建成11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和一条年产1000吨山茱萸的生产线,50平方米的配套冷库。
在明亮洁净的车间里,陈联合眼中充满期待:“这台设备正式投产后,日处理鲜果能力能达10吨,效率远超传统手工加工。”
对于品质提升带来的价值飞跃,陈联合算了一笔账:“过去不分等级混着卖,好果子、次果子一个价,每公斤最高50元。现在有了这套分级设备,能实现精细分级销售。”他信心满满地表示,“按年产1000吨干果算,山茱萸产业有望多增收2000万元,平均每户增收4000元。”
彭周对此深表认同:“加工厂的示范带动效应显著,由公司牵头制定了全镇山茱萸加工行业规范,推行‘科管、收购、加工、销售’四统一。公司技术员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农户规范田间管理和采摘,从源头上提升了原料品质。”彭周补充道,“工厂可直接吸纳50人就业,让周边群众在家门口获得稳定收入,开辟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要挖掘山茱萸文化,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特别是产业和生态观光的联动发展,让山茱萸产业为带动全域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寺坪镇镇长李星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