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5日
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当前我省大部分水稻进入孕穗后期到抽穗期,是决定水稻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为积极应对持续高温天气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切实抓好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不断夯实水稻稳产丰收基础,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浅水调肥健壮群体
浅水孕穗 拔节孕穗期的田块,要坚持浅水孕穗,采用干湿交替法,保持3~5厘米水层;高温时适当加深水层(8~10厘米)降低田间温度,避免深水淹灌导致根系缺氧。抽穗后15天到灌浆结实期间间歇上水。
追施穗肥 每亩施3~4公斤尿素和5~6公斤氯化钾作穗肥,促进颖花分化。对前期长势不足、缺肥的田块,尽早追施穗肥,促幼穗发育,形成大穗,亩追施高氮高钾肥料5~7公斤。
抗逆防病虫
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预防田间“两迁”害虫和病害发生。要及时喷施破口药,科学混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确保所有组分混合均匀、混配稳定、协同增效且对作物无药害,适时因苗开展“两防一喷”。
选用三氟苯嘧啶、四氯虫酰胺等杀虫剂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等害虫;选用三环唑、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等杀菌剂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合理混配芸苔素内酯、噻苯隆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叶面喷施,提高水稻抗逆能力,促进后期籽粒充实。
防灾减损颗粒归仓
防热害 针对持续的高温天气,水源充足的地区,可采用“昼灌夜排”的方式,以水调温,通过保持田间流水减轻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水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配置农业生产用水,最大程度缓解高温干旱造成的不利影响。
防渍涝 依据天气情况,晴天分阶段排水,切忌一次性排干积水,骤干易导致植株脱水枯萎,建议保留3~5厘米浅水层,待植株恢复活力(2~3天后叶尖吐水、茎秆变硬)再逐步排干;阴天可一次性排干。退水时同步洗苗,随水流退去,用清水冲洗叶片、茎秆上的泥沙(尤其穗部和顶部3片功能叶),恢复光合作用。水稻小幅倾倒,可让其自动调节,倒伏严重且处于灌浆期的植株,有条件的可及时扎把扶正,改善田间通风条件,减少损失。
早部署备抢收 成熟稻田要在收获前15天断水,并做好农机、农资准备,加强机收机具供需调度,抢时抢晴收割,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
(记者 赖雅芬 整理)
当前我省大部分水稻进入孕穗后期到抽穗期,是决定水稻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为积极应对持续高温天气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切实抓好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不断夯实水稻稳产丰收基础,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浅水调肥健壮群体
浅水孕穗 拔节孕穗期的田块,要坚持浅水孕穗,采用干湿交替法,保持3~5厘米水层;高温时适当加深水层(8~10厘米)降低田间温度,避免深水淹灌导致根系缺氧。抽穗后15天到灌浆结实期间间歇上水。
追施穗肥 每亩施3~4公斤尿素和5~6公斤氯化钾作穗肥,促进颖花分化。对前期长势不足、缺肥的田块,尽早追施穗肥,促幼穗发育,形成大穗,亩追施高氮高钾肥料5~7公斤。
抗逆防病虫
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预防田间“两迁”害虫和病害发生。要及时喷施破口药,科学混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确保所有组分混合均匀、混配稳定、协同增效且对作物无药害,适时因苗开展“两防一喷”。
选用三氟苯嘧啶、四氯虫酰胺等杀虫剂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等害虫;选用三环唑、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等杀菌剂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合理混配芸苔素内酯、噻苯隆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叶面喷施,提高水稻抗逆能力,促进后期籽粒充实。
防灾减损颗粒归仓
防热害 针对持续的高温天气,水源充足的地区,可采用“昼灌夜排”的方式,以水调温,通过保持田间流水减轻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水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配置农业生产用水,最大程度缓解高温干旱造成的不利影响。
防渍涝 依据天气情况,晴天分阶段排水,切忌一次性排干积水,骤干易导致植株脱水枯萎,建议保留3~5厘米浅水层,待植株恢复活力(2~3天后叶尖吐水、茎秆变硬)再逐步排干;阴天可一次性排干。退水时同步洗苗,随水流退去,用清水冲洗叶片、茎秆上的泥沙(尤其穗部和顶部3片功能叶),恢复光合作用。水稻小幅倾倒,可让其自动调节,倒伏严重且处于灌浆期的植株,有条件的可及时扎把扶正,改善田间通风条件,减少损失。
早部署备抢收 成熟稻田要在收获前15天断水,并做好农机、农资准备,加强机收机具供需调度,抢时抢晴收割,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
(记者 赖雅芬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