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5日
抗旱保秋粮 助农促增收
通讯员 王楠 本报记者 孙金龙 黄河
8月4日,热浪滚滚,酷暑难耐。中午时分,兴平市南市镇陈文村村民陈会娃脖子上搭了条毛巾,扛着铁锨出了家门,他要到地里浇灌玉米。
连日来,兴平市针对持续高温干旱少雨的实际,当地农技部门深入一线为农户提供精准技术指导,引导群众抢抓农时灌溉追肥,全力保障玉米生长需求。
水渠里长满了杂草,前几天陈会娃与几位村民就把渠里的杂草清理了一下。“今年的旱象太厉害了,市上、镇上的干部入户督促群众抗旱保秋,真是太感谢了。”说话间,一渠清水流淌下来,他赶忙用铁锨铲开了一个口子,渠水哗哗地流进了他家的玉米地里。
3天前,村民陈广涛的3.5亩玉米地已经浇过了水,现在叶色深绿、迎风招展,一派喜人的景象。“我经常参加咸阳市、兴平市举办的‘田间课堂’,也掌握了一些农技知识。玉米灌溉的时候,每亩追施纯氮3公斤、纯磷1公斤、纯钾2公斤,能促进玉米根系下扎,增强养分和水分吸收能力,促壮秆大穗。”陈广涛说,他经常把作务经验分享给村民,引导大家根据自家的玉米苗情及时追肥、科学施肥。
为积极应对旱情,兴平市年初就争取到了全省第一批水利抗旱救灾资金43万元,这笔资金主要用于修复机井7眼,铺设低压输水管道约4000米,对南市镇、阜寨镇等6个村组的灌溉设施进行维修改善。同步实施的咸阳市2025年市级水利应急抗旱救灾资金15万元,已完成修复新打机井7眼,为赵村镇7个村、600亩农田架设“毛细血管”灌溉网络。目前,相关工程已经投入使用,能有效提升这些区域的灌溉能力。
据了解,今年兴平市播种玉米面积29.1万亩,结合当前高温天气及玉米苗情、土壤墒情等,全市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指导农户科学灌溉,及时发布信息,推动应灌尽灌,不断提升农业灌溉效能。
8月4日,热浪滚滚,酷暑难耐。中午时分,兴平市南市镇陈文村村民陈会娃脖子上搭了条毛巾,扛着铁锨出了家门,他要到地里浇灌玉米。
连日来,兴平市针对持续高温干旱少雨的实际,当地农技部门深入一线为农户提供精准技术指导,引导群众抢抓农时灌溉追肥,全力保障玉米生长需求。
水渠里长满了杂草,前几天陈会娃与几位村民就把渠里的杂草清理了一下。“今年的旱象太厉害了,市上、镇上的干部入户督促群众抗旱保秋,真是太感谢了。”说话间,一渠清水流淌下来,他赶忙用铁锨铲开了一个口子,渠水哗哗地流进了他家的玉米地里。
3天前,村民陈广涛的3.5亩玉米地已经浇过了水,现在叶色深绿、迎风招展,一派喜人的景象。“我经常参加咸阳市、兴平市举办的‘田间课堂’,也掌握了一些农技知识。玉米灌溉的时候,每亩追施纯氮3公斤、纯磷1公斤、纯钾2公斤,能促进玉米根系下扎,增强养分和水分吸收能力,促壮秆大穗。”陈广涛说,他经常把作务经验分享给村民,引导大家根据自家的玉米苗情及时追肥、科学施肥。
为积极应对旱情,兴平市年初就争取到了全省第一批水利抗旱救灾资金43万元,这笔资金主要用于修复机井7眼,铺设低压输水管道约4000米,对南市镇、阜寨镇等6个村组的灌溉设施进行维修改善。同步实施的咸阳市2025年市级水利应急抗旱救灾资金15万元,已完成修复新打机井7眼,为赵村镇7个村、600亩农田架设“毛细血管”灌溉网络。目前,相关工程已经投入使用,能有效提升这些区域的灌溉能力。
据了解,今年兴平市播种玉米面积29.1万亩,结合当前高温天气及玉米苗情、土壤墒情等,全市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指导农户科学灌溉,及时发布信息,推动应灌尽灌,不断提升农业灌溉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