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以“供销+”激活特色产业新动能
  本报记者 黄敏
  时值初秋,安康市镇坪县满目皆绿、处处是景。8月11日,走进上竹镇湘坪村的百合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百合苗长势喜人,十多名村民穿梭在田间,忙着除草、施肥、浇水,一片热闹的景象。
  “基地只要有活,我就过来干,一天能挣200元呢。”正在地里除草的村民屈金月说。
  这片由镇坪供销联社社属企业——陕西百白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特色产业基地,是镇坪县供销联社落地“供销社+产业+文旅”新发展模式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镇坪县供销联社立足本地生态优势,将百合花产业作为撬动农民增收的支点,构建“供销社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体系。在供销社的助力下,该公司在湘坪村建成百合标准化种植基地800亩,引进烘干设备,组建加工生产线,打造从鲜品采摘到深加工产品开发的全产业链条。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供销联社定期组织农业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提供“点对点”技术指导,建立产品保底收购机制,让农户轻装上阵参与产业发展,实现种得好、卖得好、收益好。
  “百合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劳动力需求量大,我们基地可以长期吸纳200多人就近就业。”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年,基地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搭建助农增收平台,构建起产业链完善、文旅味浓厚、带农效应显著的新格局,为做强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文旅产业是乡村消费的“新场景”。镇坪县供销联社创新“产业打底、文旅赋能”思路,协助公司连续多年举办百合花事嘉年华活动。今年盛夏花期,千亩百合花海如彩色地毯铺展山间,吸引超2万人次游客奔赴花海之约。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百合宴品鉴、深加工产品展销、非遗民俗展演等特色环节。据统计,此次花事活动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领域实现50万元经济收益。
  “供销社+产业+文旅”模式的深度实践,实现了多方价值共创共享。随着百合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基地带动近百户农户稳定就业。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产品销售得现金,形成“一地生三金”的增收模式。这种“企业盈利、农户增收、供销社增效”的良性循环,不断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做“加法”。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