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3日
武功推进“五大振兴”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本报讯(王平)8月7日,从武功县传来消息,今年以来,武功县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入手,真抓实干,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产业振兴,优化结构铸品牌。该县大力推动产业兴旺,稳定蔬菜种植面积在7万亩以上、产量14万吨以上,生猪存栏21.4万头,牛存栏2.3万头,羊存栏7.6万只,家禽存栏183万羽。同时,培育出苏绘土织布、馨绣刺绣等32个特色品牌,建成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示范村3个。
人才振兴,校县合作聚活力。该县以“千百”计划和“组团到基层、服务在一线”活动为依托,累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1期、送教下乡9次、健康义诊50余场,惠及基层群众近5000人次。加强与陕西师范大学等6家高校合作,成立高校联盟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文化振兴,宣传宣讲树新风。该县文化馆、图书馆,各镇文化站,各村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对外开放;在各镇村放映公益电影1937场次。通过“文明武功”公众号等发布移风易俗知识135期,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500余场次。
生态振兴,环境整治美家园。该县大力开展“三堆六乱”整治,累计出动机械3700余台,发动群众3.9万人次,清理4.55万处垃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策划申报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助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显著,已完成87个行政村的治理工作。
组织振兴,建强队伍优治理。该县完成“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创建工作,创建市级示范镇6个,占比75%,位居全市前列。落实“3+1”结对帮带机制,建立367人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库,大专以上学历占比85%。完成了2024年度市级、县级单位定点帮扶和驻村帮扶工作考核,优化驻村人员结构。建立了“三位一体”联调模式,累计调处矛盾纠纷432起,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产业振兴,优化结构铸品牌。该县大力推动产业兴旺,稳定蔬菜种植面积在7万亩以上、产量14万吨以上,生猪存栏21.4万头,牛存栏2.3万头,羊存栏7.6万只,家禽存栏183万羽。同时,培育出苏绘土织布、馨绣刺绣等32个特色品牌,建成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示范村3个。
人才振兴,校县合作聚活力。该县以“千百”计划和“组团到基层、服务在一线”活动为依托,累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1期、送教下乡9次、健康义诊50余场,惠及基层群众近5000人次。加强与陕西师范大学等6家高校合作,成立高校联盟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文化振兴,宣传宣讲树新风。该县文化馆、图书馆,各镇文化站,各村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对外开放;在各镇村放映公益电影1937场次。通过“文明武功”公众号等发布移风易俗知识135期,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500余场次。
生态振兴,环境整治美家园。该县大力开展“三堆六乱”整治,累计出动机械3700余台,发动群众3.9万人次,清理4.55万处垃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策划申报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助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显著,已完成87个行政村的治理工作。
组织振兴,建强队伍优治理。该县完成“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创建工作,创建市级示范镇6个,占比75%,位居全市前列。落实“3+1”结对帮带机制,建立367人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库,大专以上学历占比85%。完成了2024年度市级、县级单位定点帮扶和驻村帮扶工作考核,优化驻村人员结构。建立了“三位一体”联调模式,累计调处矛盾纠纷432起,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