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08日
陕西民生保障再上新台阶
本报讯 (记者 王东宇 实习生 程嘉仪)8月7日,记者从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省民政系统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民政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今年以来,全省持续保障 122.23万城乡低保对象、13.25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为1.6万人次临时遇困的流浪流动人员提供了救助帮扶。持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制定《“五床联动”医养融合整合照护试点方案》,推动相关区县先行先试。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着力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已为403.3万名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11.84亿元。
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升,市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实现全覆盖,县级和乡镇站点覆盖率分别达83%、95%。慈善事业方面,全省427个慈善组织,接收慈善捐赠款物8.68亿元,实施慈善帮扶项目2254个,受益群众76.57万人。
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不断优化,全省121个婚姻登记处全部实现规范化、电子化,全部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开展婚恋辅导、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和矛盾调解。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截至目前,全省登记社会组织3.1万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3.3万人。
今年以来,全省持续保障 122.23万城乡低保对象、13.25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为1.6万人次临时遇困的流浪流动人员提供了救助帮扶。持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制定《“五床联动”医养融合整合照护试点方案》,推动相关区县先行先试。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着力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已为403.3万名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11.84亿元。
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升,市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实现全覆盖,县级和乡镇站点覆盖率分别达83%、95%。慈善事业方面,全省427个慈善组织,接收慈善捐赠款物8.68亿元,实施慈善帮扶项目2254个,受益群众76.57万人。
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不断优化,全省121个婚姻登记处全部实现规范化、电子化,全部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开展婚恋辅导、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和矛盾调解。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截至目前,全省登记社会组织3.1万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3.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