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实用技术
夏大豆防灾减灾及中后期技术指导意见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目前,西安市夏大豆正处于花荚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期,也是需水高峰期和温度敏感期。7月以来,西安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土壤失墒加快,对大豆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为有效应对高温干旱对大豆生产带来的影响,提升大豆单产和品质,现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以水调温
  大豆花荚期,适宜的田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若高温、无雨天气持续出现,土壤墒情不足,开花受到抑制,需及时浇水抗旱,以满足大豆对水分的需求,减少秕荚。
  对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宜采用小水勤灌或隔沟灌,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土壤板结和养分流失。灌水量以湿润主要根系分布层(0~40厘米)为宜,每次每亩灌水量20立方米左右。最佳灌溉时间在清晨或傍晚,严禁在中午高温时段灌水,以防烫伤根系和加剧植株生理紊乱。
  追肥促壮
  对生长表现脱肥、生育期延后,或前期因干旱高温,大豆出现植株偏矮、根瘤减少、缺肥苗弱的田块,选择阴天或晴热天早晚,采用“少量多次、低浓度”的轻肥缓补措施。
  对于可灌溉区域,结合灌水轻施速效氮肥(如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补充因干旱消耗的氮素,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等营养剂,增强植株营养,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根系恢复生长,提高抵御高温热害能力,减轻干旱影响;对无灌溉条件地区,若近期出现有效降雨,可趁雨追肥;若持续无雨,进入鼓粒期的田块可每亩用1公斤尿素液或磷酸二氢钾100克与25克钼酸铵、100克硼肥,兑水45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提高大豆抗逆性。
  防病虫减损
  高温干旱易诱发红蜘蛛、蚜虫、烟粉虱等刺吸式害虫暴发,以及病毒病、炭疽病等病害,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杀虫剂,如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甲维·虫螨腈,或生物农药。重点防治点蜂蝝蝽、蚜虫等害虫,特别要加强对点蜂蝝蝽等刺吸性虫害防控,预防大豆“症青”发生,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施2~3次。
  “一喷多效”延衰
  对于旱地区域,开展大豆中后期“一喷多效”措施是防灾减灾、提高粒重、延长生育期的重要手段。在大豆花荚期、鼓粒期,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或碧护,调节大豆植株体内激素平衡,诱导产生抗逆蛋白,关闭气孔减少蒸腾,缓解高温干旱危害。
  同时,视大豆长势在叶面喷施尿素、钼酸铵、硫酸亚铁、多元微肥、杀虫剂、杀菌剂等,增加叶片营养,保花、保荚、增粒重,实现“一喷多效”。密植、土壤肥力高或施肥量大等易出现旺长地块,可在开花初期喷施烯效唑等化控剂进行控旺处理。
  (记者 赖雅芬 整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