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行走乡村看振兴
抗旱保丰收 守护“粮袋子”
  本报记者 杨磊 通讯员 宋妮
  七月,暑气在延川田间地头流转,一场久违的大雨不仅暂时赶走了“烧烤”模式的桑拿天,还有效缓解了旱情,连片的庄稼地也攒足了劲儿地生长。
  7月28日,骄阳下,延川县贾家坪镇马家湾村的玉米地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风一吹,沉甸甸的穗子在叶间轻轻摇晃。马家湾村村民王世俊穿梭在田垄间,仔细查看玉米长势。
  “今年我一共种了14亩玉米、18亩高粱、2亩多谷子,4月的时候天旱,担心收成不好。”他伸手摸了摸玉米的叶片,望着连片的庄稼,语气里满是感慨,“前两天下了雨后,玉米、高粱长势都挺好的。”
  在永坪镇冯家坪村的红薯地里,绿油油的藤蔓像一张密不透风的毯子,铺满了整块田地。村民白俊智正半蹲在垄沟边除草,手指扒开藤蔓,土缝里露出一个个紫红色的红薯花。“今年能长得这么好,全靠有人帮衬。”他直起身擦了擦额角的汗,指着红薯地,“政府干部常来指导,怎么管理、除草施肥、何时打药,说得明明白白。天旱时更是直接帮着浇水,看着水顺着渠流进地里,心里就更踏实了。”
  白俊智口中的这份“踏实”,来得格外不易。四月春耕时,延川县的农田曾不见半点湿润气。为了给农作物播种提供必要的水分保障,延川县不仅多措并举优先保障川道沿线地块的灌溉用水,全力以赴扩大灌溉覆盖范围。还结合不同时段的旱情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了种植方案。
  如今再踏田垄,脚下的泥土带着潮润的凉意,庄稼生长的清新气息已漫透了空气。“今年天气虽然干旱,但镇上积极组织干部群众进行抗旱。再加上前两周的大规模降水,现在农作物长势喜人。”永坪镇农业干部郝卓介绍,“下一步,镇上准备组织群众抓紧时间除草施肥,为粮食丰产打好基础。”
  从抗旱保苗到技术护航,延川县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护住了庄稼长势。“现在庄稼长势好,更得盯紧后续管理。下一步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个是病虫害防治,我们已对接植保部门,准备联动各乡镇农户建立监测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再一个是防灾减灾,我们已与气象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极端天气早预警、早应对,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延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明富也在盘算后续保障工作。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