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致富路上阔步行
“小黄花”点亮乡村振兴路
  本报记者 杨磊 通讯员 吴龙迪 成益民
  “我这三亩半黄花菜去年就卖了1.9万多元,挣得多但也劳人,特别是这些天,凌晨两三点就得起,打着手电采摘。”7月18日,富县张家湾镇杨家湾村农户张义锋说。
  杨家湾村主栽的“沙苑花”黄花菜,株高有100至150厘米,花蕾长10至12厘米,农户站在菜地里堪堪露出上肢。百多束摇曳的头灯在夜色里为这片碧野打上了动态的光圈,一颗颗黄中带青、青中透黄的花蕾,在农户手上一掐一掰的动作中飞进了农户腰间的口袋里。
  2019年,为了改变村人均收入低、村集体收益为零、人员外流、剩余劳动力多等现实问题,杨家湾村在产业转型上大胆探索,建立了109亩黄花菜示范基地,当年的收效不错,也确认了“沙苑花”这一黄花菜品种。
  2020年8月,杨家湾村黄花菜专业合作社成立,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40余户农户先后加入合作社。渐渐地,初加工厂房建立起来了,全自动灌溉用上了,菜地间还有了观景台、防雨棚和休闲栈道。产业实现了订单种植、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支部引领、农户种植、合作社收购加工销售的模式,也让这些“金条条”不愁卖。
  “我们村今年黄花菜能产24万斤,光黄花菜这一项就让村集体经济收益十万元以上。未来我们在做好产业的同时,也准备走农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子,延伸黄花菜产业附加值。”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张选镒说。
  如今,黄花菜产业已成为杨家湾村集体经济的“顶梁柱”。全村现已发展黄花菜230亩,每日采收量稳定在3500公斤,采收期持续35天。农户不用外出打工,仅在地头便可实现务工增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