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21日
“金叶”铺就致富路

王缠卫 文/图
7月16日,骄阳似火,在汉中市南郑区小南海镇的山坡上,万亩烟田绿浪翻涌。镇政府农业中心干部陈明明穿行于齐整的烟垄间,草帽下的脸庞洋溢着笑意说:“今年全镇烤烟种植1.25万亩,预计收购烟叶1300吨,实现总产值3500万元。”
小南海镇地处喀斯特地貌区,石多土少、存水困难的地质特点占比超过90%,传统玉米种植收效单一。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推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道双重考题摆在了当地政府和村民面前。
烟叶产业,成为了他们找到的突破口。“1996年村里试种烤烟时,百亩烟田都得摸着石头过河。”小南海镇回军坝村党支部书记唐华望着眼前层叠的烟叶感慨万千。29年光阴流转,这个村庄的烟叶种植规模已从最初的百亩扩展至2860亩,成功带动全村50余户种植大户崛起。如今,小南海镇的烟叶版图,早已从1995年播下的“第一粒烟种”,成长为覆盖8个行政村、拥有4个千亩专业村的支柱产业。
山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基础设施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政府的“软护航”。目前,小南海镇高标准建设了1个标准化烤烟收购站、651座现代化烘烤炉、53个专业化育苗大棚和4条高效收购线,构建起从“育苗——种植——烘烤——收购”的全流程、标准化产业体系。国家级金叶烤烟专业合作社吸纳了251户社员,带动周边6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超过2万元,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紧密联结、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烟田深处,嫩绿的豆苗正生机勃勃地在烟株间生长。“烟垄套种大豆,既保‘钱袋子’又稳‘粮袋子’。”陈明明拨开烟叶,展示着这项创新实践的成果。2025年,全镇烟豆套种面积达5000余亩,预计可额外收获大豆50余吨。这一模式巧妙地平衡了经济作物与粮食生产,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烟农增收渠道,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协同推进,探索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粮烟融合”新路径。
产业的蓬勃发展,最终体现在村民生活的切实改善上。走进回军坝村1组杜广红家的院子,锃亮的皮卡车、农用三轮车摆放整齐,二层小楼里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电一应俱全。“种了20年烟,从10亩扩大到36亩,全家吃喝用度都指着它。”杜广红拧开卫生间崭新的淋浴龙头,笑容朴实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