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跟着‘四宝’看秦岭”系列报道之三
金丝猴“串门记”:“山中精灵”的快乐时光
    炎炎夏日,猴群们玩耍嬉闹后坐在地上休息。

    7月4日,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庙子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巡山。记者 赖雅芬 摄


    在大猴子的带领下,猴群们踩着树木有序过河。

    每当盛夏来临,这群“山中精灵”就整体迁徙,去往高山之巅避暑。    除署名外,本版图片由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庙子保护站提供。

  本报记者 赖雅芬
  云雾缭绕的秦岭深处,金毛闪耀的金丝猴如灵动音符,在苍翠林海间跳跃穿梭,激荡起金色涟漪。从20世纪70年代的3300余只,到如今6000多只的蓬勃种群,这群“山中精灵”用矫健身姿印证着绿水青山的生命力。
  在秦岭的大山深处,有一群“原住民”身披金色外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们就是被人们称为“山中精灵”的金丝猴。
  7月4日清晨,薄雾还在秦岭山坳里回荡。周至县王家河镇玉皇庙村村民王清早推开屋门,背起装得鼓鼓囊囊的帆布袋上山了。袋子里,玉米粒、苹果片和萝卜条碰撞在一起发出沙沙声响。这袋“猴粮”和他脚上沾满陈年泥土的旧胶鞋一样,都是这片大山最熟悉的老伙计。
  翻过两道山梁,王清早在一个被古松环抱的石坪前停步,这是他经常招引猴子的地方。最近,山林里浆果资源丰富,加上天气越来越热,猴群都迁徙到高山之巅去避暑。尽管已不用天天投喂,但他没事的时候还是习惯去山里转转。
  金丝猴的常规监测期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了避免给猴群投食导致其自然行为退化,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庙子保护站严格控制人工投喂量,只在每年3至5月、10至12月这两个时段投食招引,为金丝猴个体囤积脂肪和能量以生产和哺育幼崽。作为秦岭金丝猴招引员,在这期间,王清早几乎每天都要往山里跑一趟。“最近不是监测期,在山上很少能碰到猴子了。”王清早的语气中有点失落,但是,一提起和猴群相处的点点滴滴,他又变得神采奕奕。
  “开饭喽— ”王清早把铁皮桶敲得哐当响,吆喝声在山谷里悠悠荡开,这是他招引猴子的“招牌”动作。每次投喂的时候,那只顶冠翘起的壮硕雄总是猴率先落地,毫不客气地从他脚边抓起半个苹果,嘎吱嘎吱大嚼起来。接着,十几只毛色金亮的猴子围拢过来,乌溜溜的眼睛巴巴望着他掌心的玉米粒。“它们那副馋样儿,每次想起来就觉得好笑。”和猴群长年累月打交道,王清早把这些猴子的脾性早就摸得一清二楚。
  说到这儿,王清早布满皱纹的脸上漾开笑意:“这群馋嘴的家伙,个个都是我的老相识!”他指着手机相册中那个捧着苹果啃的猴子说,“瞧这只‘金冠’,它刚当爹没几天就丢了崽,那段时间没精打采的。还有这只最机灵的短尾巴‘闪电’,小时候跌下树还是我给抱上去的……”王清早边翻照片边说,在他的讲述中,人和猴子和谐相处的默契几乎触手可及。
  就在7月3日,王清早还在保护区一个叫龚泥沟的地方偶遇了一群“老朋友”。“它们从山涧对面看了我一眼,那神情像是熟人之间打招呼。”说到这儿,这位和猴群打了十几年交道的招引员神情中都是满足,“猴子通人性,你对它们好,它们也对你好。”
  从“招引员”到“猴家人”,王清早对金丝猴的感情已经滋养了十五年时光。他亲历过最揪心的寒冬— 2018年,一场罕见的暴雪封山,他踩着没过膝盖的积雪往投喂点挪,背后两麻袋粮食冻得硬邦邦,半路几乎连人带粮摔进雪坑。“树杈上蹲着的猴子都饿蔫了,小小的身子在寒风里微微发着颤……”在那之后连续十几天,王清早不顾山路结冰摔得满身青紫,天天往山里跑,硬是让猴子们没饿肚子。
  在不远的山脊上,35岁的周沛元正踩着碎岩向上攀爬。作为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庙子保护站的巡护员,他每个月要和同事们踏遍崇山峻岭十余次,每群金丝猴的活动轨迹都在他手持的卫星定位仪里延伸、汇聚。
  密林深处,周沛元架起相机耐心等待。望远镜里,一群金丝猴正穿行林间,小猴们在高大的华山松间追逐跳跃,宛如阳光洒落的碎金。“最开始的时候,这群猴子才80多只,现在可是个有300多名成员的‘大家族’,18个‘小家庭’亲亲密密。”周沛元的语气中充满守护者的自豪。这几年,他在山林间行走攀爬,详细记录下这些“山中精灵”的繁盛轨迹。
  猴群壮大的背后,是无数细微的努力正修复整座森林的“呼吸”。保护站在巡护中清理藤蔓灌木,种下猴子们最喜欢的食源树种,就连金丝猴跳跃的“林冠高速路”也要精心修整。在距离更远的山巅水源地,茂密的森林正蓄养着汩汩清泉—周沛元监测的水量数据见证着秦岭水脉的重新丰沛,“有水才有树,有树才有金丝猴的家啊!”
  此刻,新一批人工补植的秦岭冷杉幼苗正在保护站的苗圃里舒展枝条。周沛元轻抚嫩叶:“等它们长高,又能给金丝猴多撑起一片绿荫走廊。”冷杉是金丝猴最钟爱的栖身之所,而金丝猴又成了森林健康的“风向标”— 保护金丝猴所编织的生态防护网,已覆盖秦岭南麓的千山万壑。
  “保护金丝猴,其实是保护整座青山。”在周沛元看来,金丝猴作为秦岭的旗舰物种,其活动促进了华山松等树种传播,而猴子的排泄物又能滋养土壤,完整的水源涵养链得以重建— 猴群游走之处,森林重焕新生。
  阳光透过层层冷杉叶隙,在密林间投下流动的光影。秦岭深处,金丝猴的长啼划破云霄。当金光在苍翠山林间不断绵延时,不仅守护了这“山中精灵”与王清早、周沛元们的心灵契约,更让一条生机蓬勃的生态长链,正在秦岭山脉的心跳中永恒律动。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