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羚牛“漫步记”:峻岭之上的“高山牧歌”

 

羚牛在悠闲“漫步”。 
 

7月7日,刘刚(左)和同事观察对面山上是否有羚牛出现。记者 方腾 摄 
 

成群的羚牛在群山间活动。 
 

羚牛正在觅食。 除署名外,本版图片由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本报记者 方腾  
  羚牛是“秦岭四宝”之一,和大熊猫一样珍贵。它们以群居方式上下往来于群山之中、驰骋于悬崖之间,见证着大山深处的绿色变迁。经过多年保护,羚牛种群数量突破5000头,分布范围明显扩大。一曲新的“高山牧歌”正在崇山峻岭间悠扬奏响。  
  雨后的早晨,山色一新。  
  “我再啰嗦一句,安全第一!”  
  7月7日一大早,和往常一样,刘刚准备带队上山巡护。刘刚是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货街保护站站长,翻山越岭,巡护苍子沟、甘沟、秦岭梁、光头山等责任区,早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  
  作为全国唯一以保护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山大沟深,植被丰茂,是羚牛的“天然自助餐厅”。  
  汽车一驶入山林,就开始爬坡。翻过几道梁,林木越来越密,海拔已近2000米。“上个月18号,我们在这儿看到对面山上的羚牛群,大概有60多头。”刘刚停下车,蹲在路边,指着草地上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说,“这是羚牛群迁徙留下的脚印,说明它们不久前才从这里经过。”  
  从分水岭上山,沿红岭路再往上走约10公里,剩下的巡护路线就得步行了。一路上,刘刚和同事都没闲着,他们时刻关注着沿途是否有野生动物活动痕迹、基础设施有没有损坏,不时还掏出手机拍照记录。  
  秦岭羚牛被称为“秦岭金毛扭角羚”,它们通体白色间泛金黄,长相极为威武,是秦岭当之无愧的“霸主”。作为一种食草型群居动物,它们集体野外觅食时,队伍通常呈环状排列,哨牛负责警戒,公牛走在最前面,然后是母牛,幼牛被保护在中间。如果打开红外相机监测视频,就会发现,成群结队的羚牛在悬崖峭壁间如履平地。它们用分叉的蹄尖抠住石缝,肌肉在金棕色的皮毛下起伏,时而低头啃食岩缝里的地衣,时而昂首甩动短尾驱赶蚊虫。  
  “巡护的过程中,只要在路边发现羚牛的脚印,顺着痕迹用望远镜四处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经常结队在对面山上悠闲觅食。”说起羚牛,刘刚滔滔不绝,“它们看着憨厚,但攻击性很强,可别被它们的外表欺骗了。”  
  在刘刚看来,羚牛是高山生态的活指标。他向记者科普:“羚牛活动的规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徙习性。初春至初夏,它们栖息于低海拔的山谷中,主要吃树叶和嫩草。天气热了,它们就向高山上迁徙,在高山草甸或箭竹林觅食。秋季树叶开始凋落时,它们又回到低海拔针叶林准备避寒,可聪明了。”  
  这种“垂直迁徙”的生存智慧,让羚牛成为秦岭生态链的关键物种— 它们的粪便滋养着高山植物,迁徙路径又为金雕、林麝等物种开辟出生命走廊。  
  守护秦岭20余年,刘刚与羚牛亲密接触过很多次,但和羚牛的初次相遇,他至今仍记忆犹新。  
  “2003年,我来这上班的第九天就遇到了羚牛。”那次相遇,刘刚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当时在甘沟,我们几人正低头爬坡,刚从竹林中探出头,一头羚牛突然出现在面前,一张大长脸‘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两只犄角仿佛钢叉,近到伸手就能碰到,我一下就慌了。左边是陡坡,身后是箭竹林,为了不激怒羚牛,情急之下我们爬到一棵大树上躲避。”  
  对峙了一个多小时,羚牛走了,刘刚才松了一口气。摸了摸头上的伤疤,他笑着说:“这个疤就是那天留下的。”  
  看着秦岭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不光羚牛种群数量稳步增加,还成了更多珍稀野生动物安然栖居的家园,刘刚说,走再多的路、爬再高的山,他都不觉得累。  
  这些年,在保护区内,24座视频监控塔、35个监控立杆、40多台红外相机筑起立体监测网络,24小时守护绿水青山,用“慧眼”记录下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鲜活画面,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珍贵的数据支持。  
  “红外相机拍到的视频显示,这几年羚牛的出镜率越来越高,它们要么纵横在悬崖峭壁间,要么悠哉漫步在群山中。”刘刚说,红外相机不光拍到了羚牛,还有金钱豹、林麝、鬣羚、斑羚等30多种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  
  七月的雨,说来就来。在山上转了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就落了下来,“噼噼啪啪”的响声在山林间回荡。刘刚一边谨慎地驾驶着汽车,一边查看山坡上的流水和滚落的石头。回到保护站才发现,原本一个小时的路程走了将近两个小时。  
  擦了把脸后,刘刚翻开巡护日记就写了起来。这本日记,记录了他和同事们日复一日的巡护足迹:2018年3月16日,在苍子沟发现羚牛啃食人工补植的冷杉苗,不远处3株杜鹃兰长得正好;2020年6月2日,监测到大大小小的羚牛群穿过生态廊道……  
  “它们在教下一代重新认识这片土地。”合上厚厚的日记本,刘刚说。  
  如今,保护区内监测到的野生羚牛种群有350只,栖息地由2305公顷扩大到3104公顷。在这片绿色的森林秘境里,羚牛漫步的轨迹正编织着最动人的生态故事—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它们正以自己的节奏,在群山之巅演绎着生命的传奇。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