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7日
小兔子“蹦”出大产业
本报记者 靳天龙
6月25日,丹凤县花瓶子镇花中村恒丰源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一片喧闹,几千只肉兔在笼内挤挤挨挨。合作社负责人代银芳俯身仔细检查一只母兔的状况。
“2016年从河南学艺回来,咬牙买了500只种兔起家。”代银芳指着眼前整齐排列的兔舍,声音里带着创业者的自豪,“你看现在,7座大棚养着上万只兔子,一年能出栏10万只。”
兔舍的另一端,李书存正麻利地清扫笼底。这位62岁的丹凤县竹林关镇人,之前一直在外打零工。他一边利索地铲起兔粪一边说:“年纪大了,外头活计不好找,在这儿管吃管住,每月稳稳当当3500元。”
代银芳弯下腰,抓起一把颗粒饲料,如数家珍:“母兔一年可抱九窝崽,一窝10只左右;小兔70天就能出栏,平均一只卖60元,净赚25元。”这笔账在她心头盘算了千百遍,“一只母兔一年稳赚1750元。”
记者了解到,这小小的兔子竟牵动起一个环环相扣的产业链。饲料用量惊人,一年500多吨饲料有商家送上门;出栏的肉兔多数被四川客商提前订购,更令人惊奇的是,连兔粪都成了“香饽饽”。代银芳指向棚外堆积的肥料,语气中透着意外之喜:“渭南的果园老板专门开车来拉,光这‘副产品’一年就带来10万元进账。”生态循环的智慧悄然沉淀在合作社的土地上。
面对合作社快速发展期遭遇的资金瓶颈,花瓶子镇政府主动牵线搭桥,助力其从农商银行获得50万元周转贷款,花中村村委会也注资15万元入股支持。
“兔子长得快、成本低、风险小,最适合咱农民养。”花瓶子镇镇长刘一剑说。花瓶子镇正着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借兔还兔”等灵活合作,目标形成“百户千兔”联动局面,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共同发展。
6月25日,丹凤县花瓶子镇花中村恒丰源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一片喧闹,几千只肉兔在笼内挤挤挨挨。合作社负责人代银芳俯身仔细检查一只母兔的状况。
“2016年从河南学艺回来,咬牙买了500只种兔起家。”代银芳指着眼前整齐排列的兔舍,声音里带着创业者的自豪,“你看现在,7座大棚养着上万只兔子,一年能出栏10万只。”
兔舍的另一端,李书存正麻利地清扫笼底。这位62岁的丹凤县竹林关镇人,之前一直在外打零工。他一边利索地铲起兔粪一边说:“年纪大了,外头活计不好找,在这儿管吃管住,每月稳稳当当3500元。”
代银芳弯下腰,抓起一把颗粒饲料,如数家珍:“母兔一年可抱九窝崽,一窝10只左右;小兔70天就能出栏,平均一只卖60元,净赚25元。”这笔账在她心头盘算了千百遍,“一只母兔一年稳赚1750元。”
记者了解到,这小小的兔子竟牵动起一个环环相扣的产业链。饲料用量惊人,一年500多吨饲料有商家送上门;出栏的肉兔多数被四川客商提前订购,更令人惊奇的是,连兔粪都成了“香饽饽”。代银芳指向棚外堆积的肥料,语气中透着意外之喜:“渭南的果园老板专门开车来拉,光这‘副产品’一年就带来10万元进账。”生态循环的智慧悄然沉淀在合作社的土地上。
面对合作社快速发展期遭遇的资金瓶颈,花瓶子镇政府主动牵线搭桥,助力其从农商银行获得50万元周转贷款,花中村村委会也注资15万元入股支持。
“兔子长得快、成本低、风险小,最适合咱农民养。”花瓶子镇镇长刘一剑说。花瓶子镇正着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借兔还兔”等灵活合作,目标形成“百户千兔”联动局面,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