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4日
科技特派员田间地头“把脉开方”

王琦
“要重点检查大棚前沿和西侧墙根这些易发病部位,做好环境调控,加大通风,并喷施防疫病药剂……”6月26日上午,延川县关庄镇十甲村的蔬菜大棚里,科技特派员贺志军站在西红柿架旁,正给菜农讲解晚疫病预防知识。
贺志军是延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蔬菜站)副研究员、蔬菜科副科长,延川县太相寺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他的“三区”科技服务点,村里每座蔬菜大棚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十甲村的蔬菜产业发展,贺志军既是见证人,更是技术上的带路人。如今,十甲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发展到76户152人。
“这个熏蒸器太方便了,花几分钟就能达到以前背喷雾器打几小时农药的效果。”太相寺村菜农杨虎雄站在大棚内的熏蒸器旁赞叹道。作为蔬菜专家,贺志军不仅提供技术服务,还协调各方力量,为合作社争取项目和科技培训,帮菜农采购种子农药。这个“自控硫黄熏蒸器”就是他协调引入的科技示范项目,目前已为5户社员的12座大棚完成安装。
针对十甲村轻简化、机械化应用不足的问题,贺志军与延川县蔬菜生产管理办公室对接,将“太相寺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智能化设备配套”项目延伸至十甲村,投入资金272万元,完成智能卷帘机、放风机、温室半自动轨道车及水肥一体化设备的安装。项目实施后,大棚基础设施装备得到提升,轻简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既降低了人工投入、节省劳动力,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科技服务中,为确保技术支持及时到位,贺志军除现场培训指导外,还常通过电话和微信平台为菜农提供服务。“贺老师,我家西瓜苗长白毛了,帮忙看看咋回事?”今年初,十甲村村民刘永军通过微信发来照片。贺志军判断这是真菌性病害,当即指导其用普力克和农用链霉素每隔5天喷施一次。半个月后,当贺志军下乡时,刘永军反馈:“问题解决了,苗子全好了。”
作为技术人员,贺志军每年通过电话、微信进行技术指导达百余次,手机俨然成为“移动的农技站”。这位斩获8项省市级科技奖的专家,手机屏保是与菜农的合影。“看到菜农们的笑容,比拿什么荣誉都踏实。”贺志军说着,又接起电话走向下一座需要他的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