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凤县全力激活乡土人才“蓄水池”
  本报讯(记者 黄敏)6月30日,记者了解到,为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搭建人才服务载体,去年以来,凤县立足县情实际,建成了乡土人才服务站,通过不断整合资源优势、优化服务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乡土人才服务站汇聚乡土人才智慧,为推动全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多维联动,构建人才培育“蓄水池”。凤县聚焦乡土人才发展、资源分散问题,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完善服务站硬件设施与功能布局,吸引“土专家”和“田秀才”加入。积极申请利用专项资金,升级改造乡土人才服务站场地,确保服务站面积充足、功能分区合理。目前,站内设有农特产品展示区、培训室等6个功能区,延伸建立1个实训点和3个示范园,已吸纳省、市高素质农民、市级“乡土工匠”和县管拔尖人才4名、入站技术服务队8支和技术员100余名。
  精准服务,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坚持以“精准服务、按需育才”为导向,积极推行“线上咨询、一站受理、定制订单、结对帮扶、托管聘用”五种服务模式,打造高素质乡土人才队伍。目前,累计组织各类培训30余场次,受训3000余人次,培育出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振兴人才“主力军”。
  示范引领,畅通产业发展“快车道”。依托乡土专家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带领技艺传授、带强产业发展、带火土特产、带动群众致富和集体经济壮大。
  如今,入站专家通过种植养殖、生产经营等技术传授传承培育产业能手150余人;通过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引进6个苹果新优品种,研发农产品深加工3类5种,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苹果、花椒等特色产业11万余亩、林麝1000余头,带动就业110余人。
  同时,通过开展农特产品线上线下展销宣传等活动,销售凤县农副土特产品1630万斤,收入超7550万元。共建特色产业示范园10个,年收益超过400万元,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劲动力。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