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4日
夏大豆苗期管理要“三早”

当前,夏大豆正处在苗期。苗期科学管理,做到“三早”,促进苗全苗壮、根系发达、茎叶茂盛,是夏大豆获取高产丰收的基础。
早查苗补种、间苗定苗
大豆出苗后,应抓紧查苗、补苗,发现缺苗断垄及时补种或移苗补栽,保证不空苗,不缺苗。凡断垄30厘米以内的,可在断垄两端留双株;超过30厘米,应及时补苗、补种。补种前,种子可先在水中浸2~3小时。移栽秧苗时,应带土移栽且选择在阴天或下午4时以后,移栽后随即浇水。
据试验,适期定苗比晚定苗能增产8%~17%左右。若无虫害或无动物啃食,间苗宜早不宜迟,一般大豆齐苗后即可进行,及时间除疙瘩苗、弱苗、病苗、小苗,可以避免出现线状苗、高脚苗等容易出现倒伏的秧苗。
在1~2片复叶期,即可定苗,根据品种和地力,亩留苗1~1.5万株左右,达到合理密植的效果。
早除草、防治虫害
夏大豆生长期作物长得快,杂草长得更快,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草荒,因此防治杂草要掌握治小、治早的原则。目前大部分大豆均已出苗,可进行茎叶化除。在大豆2~3片复叶期,每亩用5%精禾草克75毫升+25%虎威60~70毫升,加水15公斤均匀喷洒,可以防除大多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
大豆苗期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飞虱、白粉虱等刺吸式害虫和甜菜夜蛾、棉铃虫、金龟子等食叶害虫,雨水多时蜗牛也较多。防治蚜虫等刺吸式害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70克/亩;防治甜菜夜蛾、棉铃虫等食叶害虫,可选用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5~10毫升/亩。
早促控、培育壮苗
壮苗的标准是:根系发达,侧根多,根瘤多;分枝多,幼茎粗壮,节间短,子叶到对生叶节间长度不宜超过3厘米;子叶及叶片肥厚,叶片无缺位,叶色正。苗期如果不是特别干旱,一般不浇水,雨水多时要及时排水。
贴茬播种的大豆,在大豆1~2片真叶时即可开始中耕。第一次中耕应深耕,以松土、散墒、灭茬除草为目的,同时要防止带土压苗。第二次中耕的深浅应视苗情而定,对旺长的苗可深耕加以控制,对于不旺长的苗中耕不必过深,以松土、保墒为目的。第三次中耕应浅,可结合培土,以松土、除草、防倒伏为目的。大豆开花前,应停止中耕。豆苗偏旺的田块,可结合喷药,亩用15%多效唑5克兑水喷施。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