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行走乡村看振兴
洋县生态与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通讯员 张恤民 何龙
  春日时节,走进美丽洋县,国宝朱鹮与人类和谐相处,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连日来,洋县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观鸟季。天南海北的游客纷纷奔赴朱鹮的栖息地,用镜头记录下朱鹮灵动的身姿。
  近年来,洋县巧打朱鹮这张生态名片,厚植生态底色,大力发展有机产业,一条生态与产业互促互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让村庄美起来百姓富起来。
  “来我们村看鸟、拍鸟的人逐年增加,每年有几千甚至上万人,客人不仅在我们村消费住宿,还购买我们的农副产品,群众的收入也在提高,真正吃上了生态饭。”洋县纸坊街道草坝村村民华英说。
  20世纪80年代,洋县首次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由于朱鹮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苛刻,既要有树木筑巢,又要有河湖觅食,还要有安静的环境。为给朱鹮提供优良生存条件,草坝村摒弃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绿色有机发展之路。在大家的共同保护下,朱鹮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成为了洋县的生态名片,越来越多的游客也慕名而来。
  在洋州街道东联村,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大棚,果香四溢,蓝莓树上挂满蓝宝石一般的果实,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包装,确保新鲜的蓝莓第一时间运往市场。陕西洋县蓝莓实业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有机蓝莓300多亩,采摘期从每年的2月持续到7月,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
  “因为我们蓝莓都是经过有机认证的,对比市场上的蓝莓相对来说,一斤要比市场上的蓝莓高三四十元,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城市。”陕西洋县蓝莓实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秀华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洋县有机产业的影响力,当地推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战略,打造“朱鹮之原·有机洋县”等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全县认证有机产品15大类115种,面积达18.23万亩,有机企业43户,产业年总产值55亿元。
  “洋县在有机产业发展中,着力推进三产深度融合。通过‘政府+龙头’模式,打造全国有机食品工业集群;借助‘科技+标准’模式,建设国家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运用‘整合+融合’模式,构建有机品牌引领产业振兴新格局;采取‘改革+创新’模式,实现群众多途径增收。有机种养与生态旅游的相融共生,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洋县有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武江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