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科技赋能忙春耕 “智慧春管”绘丰景
  王军锋 通讯员 姚二曼
  春耕时节,秦东大地广袤的田野上已是一片繁忙景象:智能农机轰鸣作响,农技人员穿梭田间,农户抢抓农时春耕春管……一幅科技与农事深度融合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3月15日,在富平县流曲镇流曲村鸿源家庭农场,负责人田忠强站在田埂上,仔细查看小麦长势。“去年冬季温度偏高,早播的小麦分蘖达到6~7个,长势偏旺,今年可能有倒伏风险。”他拔起一株麦苗,指着略显细长的茎秆说。
  为应对这一问题,田忠强与富平县农技部门进行沟通,将水肥后移10天左右,待小麦拔节期再追加氮肥或磷肥,增加麦秆强度,防止出现倒伏。
  “我们采用喷灌设施以后,灌溉时间可以自由掌握,不像以前需要排队。目前设备调试已经全部完成,坐在办公室里,手机一键操作就能灌溉了。”田忠强说,2020年他们开始实施节水喷灌,但使用的还是手动阀,需要人走到田间去开关机器,当时900亩地需要两个人不停地开关,劳动强度比较大。去年6月份设备改造升级后,现在只需要在手机上设置程序,1000亩地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不光省了人力,还节省了水费。
  智能化灌溉,只是田忠强探索全程机械化种粮的一个缩影。走进农场仓库,5335玉米播种机、小麦宽幅播种机、植保机等一字排开。“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效率翻了几番。”田忠强说。
  随着2025年度“三贴近”农业技术服务大比武活动启动,渭南市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解决群众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今年的苗情特别好。”3月20日,在澄城县韦庄镇西白村硕锦航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雷丙桂和县农技中心工作人员刘晓花蹲在田间讨论着小麦的春季管理情况。
  看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雷丙桂满脸笑意。从2022年开始,他流转了1100亩地,“我一下子种这么多地,农技人员给了我很多技术支持,让我很有信心。”雷丙桂说。
  如今,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雷丙桂采用小麦宽幅沟播、“一喷三防”技术以及拔节期水肥管理,配合深松、镇压,小麦亩产跃升至400到500公斤,优质地块可达600公斤。春管关键期,澄城县还组织百名农技人员来到田间地头,为每一块田“把脉开方”。
  在澄城县交道镇交道村,笔者看到涓涓流水顺着水渠缓缓流进麦田,农人在地里忙着引水灌溉。“现在灌溉方便得很,农田‘喝’上了及时水,今年的麦子会长得更好。”村民王张树高兴地说。
  随着春耕生产全面展开,从智能农机到精准农技,从数字灌溉到科学调度,秦东大地正以科技之力描绘现代农业新图景。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