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2日
菌香四溢助增收 产业兴旺结硕果
本报记者 黄敏 通讯员 王三合
3月25日清晨,在西安市临潼区行者街道吴欣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工人们穿梭于菌垄间,采收鲜嫩的羊肚菌,将其分拣、烘干、装运,一派丰收景象。
“大棚里的羊肚菌去年11月下种,目前已进入采收季。从长势来看,预计每亩地能产新鲜羊肚菌1000斤,总计能带来130万元收入。”合作社负责人张波边查看菌床湿度边组织工人采摘,“新鲜的羊肚菌会通过冷藏车运往四川等地,其余的羊肚菌我们会进行烘干,制成干菌。”
该合作社主要从事食用菌种植,以平菇和羊肚菌为主,年产值在330万元左右。面积由最初的30亩25座棚已经发展成现在的50亩54座棚,同时又新增了烘干房、冷库等设施,进一步完善羊肚菌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在行者街道,“棚中生金”的不只吴欣农业专业合作社一家。
“我们投资600余万元完成了船王组整体提升、船北组村道拓宽以及张行村蔬果冷库仓储等项目建设,辖区蔬果大棚超过了260亩,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达32家。截至2024年底,街道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190万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增的突破。”行者街道党工委书记崔涛介绍,为充分发挥辖区各类农村经营主体作用,街道在政策扶持、土地流转、水电接入等方面予以全力保障,推动大棚西瓜、大棚草莓、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扩规模、提效益。
张庄村村民王倩自从来到吴欣农业专业合作社务工,每天都有100多元的收入。“以前在外面打工,收入不稳定,现在不仅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还能照顾孩子。”王倩说。
目前,合作社除了稳定带动周边30多人就业外,还与周边羊肚菌种植户、大学生等群体开展结对种植,积聚合力,共同提高产量和扩大规模。
刘海滨是临潼区穆寨街道业池村人,大学毕业后,他选择返乡创业种植食用菌。2020年,刘海滨在考察学习了羊肚菌的种植技术后,在业池村投资建设了6座大棚种植羊肚菌。前两年他和张波一起联手种植羊肚菌,采用“菌菜轮作”模式,夏季种蔬菜,秋冬季种菌菇,产业收益提升了一大截。接下来,他们准备再扩建100多座大棚,带动周边的种植户一起发展,同时为种植户提供菌种、营养袋及技术支持。
临潼区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6万亩,总产量稳定在56万吨以上。“从传统蔬菜到特色菌菇,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行者街道的产业转型之路,正是临潼区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临潼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军鹏介绍。
3月25日清晨,在西安市临潼区行者街道吴欣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工人们穿梭于菌垄间,采收鲜嫩的羊肚菌,将其分拣、烘干、装运,一派丰收景象。
“大棚里的羊肚菌去年11月下种,目前已进入采收季。从长势来看,预计每亩地能产新鲜羊肚菌1000斤,总计能带来130万元收入。”合作社负责人张波边查看菌床湿度边组织工人采摘,“新鲜的羊肚菌会通过冷藏车运往四川等地,其余的羊肚菌我们会进行烘干,制成干菌。”
该合作社主要从事食用菌种植,以平菇和羊肚菌为主,年产值在330万元左右。面积由最初的30亩25座棚已经发展成现在的50亩54座棚,同时又新增了烘干房、冷库等设施,进一步完善羊肚菌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在行者街道,“棚中生金”的不只吴欣农业专业合作社一家。
“我们投资600余万元完成了船王组整体提升、船北组村道拓宽以及张行村蔬果冷库仓储等项目建设,辖区蔬果大棚超过了260亩,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达32家。截至2024年底,街道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190万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增的突破。”行者街道党工委书记崔涛介绍,为充分发挥辖区各类农村经营主体作用,街道在政策扶持、土地流转、水电接入等方面予以全力保障,推动大棚西瓜、大棚草莓、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扩规模、提效益。
张庄村村民王倩自从来到吴欣农业专业合作社务工,每天都有100多元的收入。“以前在外面打工,收入不稳定,现在不仅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还能照顾孩子。”王倩说。
目前,合作社除了稳定带动周边30多人就业外,还与周边羊肚菌种植户、大学生等群体开展结对种植,积聚合力,共同提高产量和扩大规模。
刘海滨是临潼区穆寨街道业池村人,大学毕业后,他选择返乡创业种植食用菌。2020年,刘海滨在考察学习了羊肚菌的种植技术后,在业池村投资建设了6座大棚种植羊肚菌。前两年他和张波一起联手种植羊肚菌,采用“菌菜轮作”模式,夏季种蔬菜,秋冬季种菌菇,产业收益提升了一大截。接下来,他们准备再扩建100多座大棚,带动周边的种植户一起发展,同时为种植户提供菌种、营养袋及技术支持。
临潼区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6万亩,总产量稳定在56万吨以上。“从传统蔬菜到特色菌菇,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行者街道的产业转型之路,正是临潼区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临潼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军鹏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