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乡情
行鼓闹新春

  王熙尧

  韩城行鼓俗称“挎鼓子”,是从元朝军队的马上打鼓演变而来。其特点是鼓点刚劲有力,打鼓时鼓手似骑马又似醉酒,明显区别于其他锣鼓。
  犹记小时候,每年腊月农闲之际,附近乡村便紧锣密鼓地展开排练。那些身强体壮的鼓手们,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他们身披黄马褂,腰挎沉甸甸的大鼓。击鼓时,鼓手们仰面朝天,双手紧握鼓槌,在空旷之地敲打出激昂且有力的鼓声。指挥的令旗在空中挥舞,鼓队瞬间锣鼓齐鸣,如同春雷般震耳欲聋,仿佛能驱散冬日的严寒,唤醒沉睡的大地。
  从大年初一开始,周围村庄的锣鼓队纷纷前往镇上进行汇演比赛,每个村庄都组成一个表演方队。喧天的锣鼓声一响起,我和小伙伴就迫不及待地跑去看热闹,奋力挤进熙熙攘攘的人群,仰着头观看鼓手们的精彩表演。瞧那鼓槌一次次落下,仿佛在诉说着一年的丰收硕果,畅想着来年的美好希望,尽情传递着黄河儿女的豪情壮志。那鼓点,时而急促如密雨倾盆,时而悠扬似长风拂面,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常常忘了回家,每次都是被大人循着鼓声,拎着耳朵拽回家。
  我生长在黄河岸边,在韩城行鼓铿锵有力、激情豪迈的旋律中渐渐长大。每次看完行鼓表演,我都会和小伙伴一起模仿鼓手的动作,用小手在想象中的鼓面上敲敲打打。那时,虽不明白行鼓背后深刻的含义,但那份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早已在我们幼小的心灵悄然生根发芽。
  黄河儿女农忙时务农,农闲时敲鼓,一代又一代,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探索韩城行鼓多元发展的路径,巧妙融合历史与现代元素,让行鼓摇身一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增收致富的特色文化产业。如今,农民锣鼓队不仅走出了韩城,更是迈向了世界的大舞台。
  岁月在变,不变的是韩城百姓对行鼓的感情。流传千年的行鼓,通过世代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宛如镌刻在韩原大地的独特文化符号,承载着每一位韩城人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与眷恋。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