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整治“人情保”“关系保”不能仅清退了事
  ■ 赖雅芬
  今年以来,不少“人情保”“关系保”问题,在全国各地开展的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中被排查出来。在这场“清保风暴”中,随着各地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名单不断被曝光,一些披着“人情”外衣的腐败问题也接连得到整治。
  所谓“人情保”“关系保”,是指利用人情、职权、地位等,为不符合条件的人谋取救助待遇。这些行为美其名曰“照顾关系”“拉一把”,实则却是在践踏社会公平正义,侵蚀着国家救助资源的根基,其危害不容小觑。对于这种“微腐败”,相关部门向来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社会救助传递着国家与社会的温暖和关怀。近年来,随着相关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助。从低保救助到特困供养,从困难补助到医疗救助,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为困难群众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然而,当这份温暖与关怀在一些地区被“人情保”“关系保”等不正之风侵袭,这不仅违背了社会救助的初衷,更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感到无助和“寒心”。
  正因此,整治“人情保”“关系保”问题,不能仅停留在清退层面。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清退出救助范围,而不进行深入问责和制度完善,那么类似问题很可能会再次发生。在清退的同时还应启动问责机制,堵住制度漏洞,加强监督检查,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才能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若想避免权力染指、人情网罗,就要将低保申报置于公开、透明的环境下,不断完善公示、审核、复核等环节,并建立顺畅的问题举报和纠错机制,让那些想伸手的人不敢伸手,已经伸手的人也能被“揪”出来。
  “暖心”的社会救助政策是困难群众的希望所在,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我们绝不能容忍“人情保”“关系保”等不正之风的存在,更不能让这份“暖心”变成“寒心”。只有从根源上大力整治,才能确保政策真正落实到位,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情、更加美好。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