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3日
初冬暖意浓
刘锋
“西风渐作北风呼。”秋去冬来,随着冬天登上季节的舞台,西风转换成北风,呼呼劲吹,吹得残枝败叶“沙沙”作响,奏响了冬日的序曲。
当第一缕冬日的风吹过大地,已不再像秋风那般温柔,凌厉中透着一股寒意。“今宵寒较昨宵多。”立冬后,气温下降得很快,一夜比一夜寒冷。“落水荷塘满眼枯。”池塘的水位也下降了很多,远远望去,满眼都是枯萎的荷叶。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初冬,冷是冷了一些,但正午的太阳依然高悬天空,给人带来温暖。地里没什么农活了,人们享受着难得的农闲时光。年轻人趁着农闲大都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留守家中的妇女和老人们也没闲着,他们取下房前屋后的玉米棒子,坐在院子里剥玉米粒。金黄的玉米粒在阳光的照耀下,成为冬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阳光下晾晒玉米粒,需要好多天才能彻底晒干。母亲是个急性子,为了让玉米粒干得快一些,白天揭去土炕上的被褥,用玉米秸秆把土炕烧热,再把玉米粒摊放在土炕上,用手不时地拨动。
玉米粒烤干后,母亲把大部分放入粮仓,少部分装进蛇皮袋子,让二哥和我背到磨坊磨成玉米面。有时,我和二哥会把玉米粒背到村外的碾坊,一起推石碾子,将玉米粒碾成玉米糁。整个冬天,玉米糁基本是每日三餐的主食。
立冬之后,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吃得最多的是搅团。打搅团是一项技术活,先要烧一锅开水,然后用手抓起玉米面,一边往开水里均匀地撒入面粉,一边用擀面杖慢慢搅拌,再用文火烧开。搅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打搅团还是一项力气活,重点在搅拌,一边用文火煮着,一边不停地搅拌。俗话说,搅团要黏,擀面杖要抡圆。一顿饭做下来,母亲往往累得气喘吁吁,额头直冒汗。
打好搅团,用铁勺舀到碗里,浇上盐、醋调成的汁水,放入炒好的蔬菜,再放一勺油泼辣子,就可以食用了。吃搅团是用筷子在调料水里捞着吃,老家人称之为“水围城”。吃搅团最大的缺点是不耐饥,过不了多长时间肚子就会饿,老家人又称之为“哄上坡”。
玉米糁粥是农村的家常便饭,也是粗粮细作的一道美食,吃起来耐饥又暖胃。母亲把玉米糁用慢火熬成粥,再擀一案面条,切成窄条,放入玉米糁里烧开煮熟。再放入炒好的蒜苗、菠菜、胡萝卜等蔬菜和调料,搅拌均匀,一锅玉米糁面条就做好了。
冬天虽然寒冷,却带给我们温暖的回忆和美味的享受。
“西风渐作北风呼。”秋去冬来,随着冬天登上季节的舞台,西风转换成北风,呼呼劲吹,吹得残枝败叶“沙沙”作响,奏响了冬日的序曲。
当第一缕冬日的风吹过大地,已不再像秋风那般温柔,凌厉中透着一股寒意。“今宵寒较昨宵多。”立冬后,气温下降得很快,一夜比一夜寒冷。“落水荷塘满眼枯。”池塘的水位也下降了很多,远远望去,满眼都是枯萎的荷叶。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初冬,冷是冷了一些,但正午的太阳依然高悬天空,给人带来温暖。地里没什么农活了,人们享受着难得的农闲时光。年轻人趁着农闲大都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留守家中的妇女和老人们也没闲着,他们取下房前屋后的玉米棒子,坐在院子里剥玉米粒。金黄的玉米粒在阳光的照耀下,成为冬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阳光下晾晒玉米粒,需要好多天才能彻底晒干。母亲是个急性子,为了让玉米粒干得快一些,白天揭去土炕上的被褥,用玉米秸秆把土炕烧热,再把玉米粒摊放在土炕上,用手不时地拨动。
玉米粒烤干后,母亲把大部分放入粮仓,少部分装进蛇皮袋子,让二哥和我背到磨坊磨成玉米面。有时,我和二哥会把玉米粒背到村外的碾坊,一起推石碾子,将玉米粒碾成玉米糁。整个冬天,玉米糁基本是每日三餐的主食。
立冬之后,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吃得最多的是搅团。打搅团是一项技术活,先要烧一锅开水,然后用手抓起玉米面,一边往开水里均匀地撒入面粉,一边用擀面杖慢慢搅拌,再用文火烧开。搅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打搅团还是一项力气活,重点在搅拌,一边用文火煮着,一边不停地搅拌。俗话说,搅团要黏,擀面杖要抡圆。一顿饭做下来,母亲往往累得气喘吁吁,额头直冒汗。
打好搅团,用铁勺舀到碗里,浇上盐、醋调成的汁水,放入炒好的蔬菜,再放一勺油泼辣子,就可以食用了。吃搅团是用筷子在调料水里捞着吃,老家人称之为“水围城”。吃搅团最大的缺点是不耐饥,过不了多长时间肚子就会饿,老家人又称之为“哄上坡”。
玉米糁粥是农村的家常便饭,也是粗粮细作的一道美食,吃起来耐饥又暖胃。母亲把玉米糁用慢火熬成粥,再擀一案面条,切成窄条,放入玉米糁里烧开煮熟。再放入炒好的蒜苗、菠菜、胡萝卜等蔬菜和调料,搅拌均匀,一锅玉米糁面条就做好了。
冬天虽然寒冷,却带给我们温暖的回忆和美味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