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养”出富民好产业
    农业技术人员在指导邓常明(右)养蚕。

    强龙展示养殖的大闸蟹。(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杨磊 通讯员 张伟 康烁 文/图
  10月30日,在延川县文安驿镇康家村的蚕房内,白色的蚕匍匐在整齐排列的蚕床上,发出“沙沙”的咀嚼声,文安驿镇康家村养蚕户邓常明正穿梭在蚕床间,将采摘的桑叶铺在蚕床上。在农业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第一年养蚕的邓常明便获利颇丰。“我养了两张蚕,卖了7583元,挺开心的,明年打算继续养。我今年60多岁了,养蚕对我来说是一份不错的工作。”邓常明说。
  “我镇目前的桑园面积是1600亩,养殖户共6户,目前有3户在养殖。”延川县文安驿镇农业农村站站长邓国强告诉记者,目前,村民对养蚕的积极性很高,养蚕能手带动作用也很大,文安驿镇也已经有很多村民预订了明年的蚕种。下一步,镇政府将做好全程的技术跟踪指导工作,确保每一户都能从养蚕产业中获利增收。
  而在延川县文安驿镇马家沟村,最火的是肉兔养殖产业。走进村民杨建平的种兔培育基地,膘肥体壮、干净洁白的兔子个个活蹦乱跳。这些肉兔主要供应给位于延川县杨家圪坮镇的山海兔业,用于食品加工。但由于需求量巨大,经常供不应求。为了做大做强种兔养殖基地,养殖场采取科学化的养殖模式,每月可出栏近1800只,效益十分可观。
  “我这个兔场下崽的母兔是250多只,有200只后备母兔,一次性可以下崽1600 只 到 1800只。我养殖的母兔长到5斤以上就可以卖到160元到180元,一个月能卖1300只。”延川县文安驿镇马家沟村村民杨建平说。
  秋意渐浓,文安驿镇的另一个产业——大闸蟹,也迎来了收获季。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水汽和泥土的芬芳,延川县文安驿镇老庄河村大闸蟹养殖户强龙早早就来到了水塘边,准备开始一天的收蟹工作。
  成熟后的大闸蟹具有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等特点,为了保证大闸蟹的品质和口感,强龙的养殖基地坚持生态养殖,不喂养人工饲料,实现鱼蟹混养,既保障了水质,也为大闸蟹提供了天然的食物。
  “我养了3年的螃蟹了,去年放了大概有80万尾的螃蟹苗,目前已经大量上市。现在正是吃螃蟹的季节,我们的螃蟹个头又大,又肥美。目前我们有两种规格出售,一种是礼盒装的,一盒是288元。一种是普通装,是一斤50元。”延川县文安驿镇老庄河村大闸蟹养殖户强龙说。
  产业助农,产业兴农。近年来,文安驿镇按照全县“山地苹果、川道大棚、沟道养殖”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产业,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如今已形成了“一核一带一路两翼”的产业布局,同时利用当地河流水量充沛、肥力充足的特点,发展养殖产业,为实现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目前我镇在畜牧产业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无中生有’,再就是‘有中生优’。‘无中生有’主要是新建鱼塘养鱼6万尾,驮家岔养意蜂300箱,新建桑园1500亩,养蚕3批43张,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促进群众增收。‘优中生优’是目前全镇牛存栏3300头、猪存栏11000头、鸡存栏2万余只。通过在圈舍建设、机械配套、养殖管理、防疫防病工作上下功夫,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促进了群众增收。2024年,全镇畜牧产业产值约6000万元。”延川县文安驿镇副镇长高侯磊说,下一步,文安驿镇将引进黑牛养殖,持续发展多元化养殖产业,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为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