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30日
为现代农业插上“智慧翅膀”
智慧农机在南泥湾千亩稻田上精准作业。
参会者在农高会D馆中了解新型电锯。
参会者正在体验新型拖拉机。
本报记者 王东宇 文/图
可视化云服务,为农业生产开启洞察之窗;智能化云定位,为农机作业指明精准之路;数字化云管理,为农田运营构建智慧之网……
在第三十一届杨凌农高会的舞台上,智慧农机装备如璀璨星辰般闪耀,成为展会的焦点,生动地诠释着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蓬勃力量。
A 可视化云服务:农业生产的“透明之窗”
在杨凌农高会热闹非凡的现场,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声:“这是拖拉机吗?看着好像是个机器人。”人们的目光纷纷被那台蓝色拖拉机所吸引。这正是由陕西法士特和天津大学联合打造研发的智能网联播种机器人。
法士特研究院的研发工程师徐马长啸站在一旁,热情地向周围参会者介绍:“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台蓝色的拖拉机,就是我们的智能网联播种机器人……”
农高会期间,这款机器人无疑成为展会中最璀璨的明星之一。它在智慧农机可视化云服务方面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赞叹不已。它将智能驾驶技术与农田作业巧妙融合,为农业的未来运营模式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机器人独特的外观设计,瞬间抓住了众人的目光。没有传统驾驶座舱,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充满科技感的轮廓,后方升降臂灵活地搭载着播种器具。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实现遥控操作。这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农业生产变得如同操作一款智能手机般简单。
在智慧农机可视化云服务领域,这款机器人拥有强大的云端远程指令下发及监控功能。“无论农民朋友身处何地,哪怕是在外出办事的途中,只要通过手机或电脑连接到云端平台,就能实时向机器人发送指令,并且清晰地监控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徐马长啸说,机器人配备的相机与激光雷达融合感知系统更是如虎添翼。它能够实现360度环境感知能力,通过可视化云服务在终端设备上能看到机器人周围的实时环境画面,如同拥有了一双神奇的“千里眼”。
在第31届杨凌农高会上,智慧农机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最新数据显示,本届农高会设立了智慧农机装备展,吸引了近200家企业参展,展示了2000多台(套)先进的农机装备。
B 智能化云定位:精准作业的科技之眼
“南泥湾现在到处好风光,真是陕北的好江南。”安康游客余昌胜站在田边,望着那一大片待收割的稻田感慨万千。
10月21日,踏入南泥湾水稻种植区,一幅美丽而壮观的画卷立刻展现在眼前。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光芒,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大型收割机在田里往来穿梭,忙碌地收割稻穗。不一会儿,车厢就被装得满满当当。
“现在每天通过这台机器可以收割100亩地,和以前驾驶的农机相比,速度和效率提升了很多。”农机手安春崇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农机,一边高兴地说。
而这背后,智能化云定位系统功不可没,它是南泥湾智慧农机装备的又一关键组成部分。每一台农机都如同一位装备精良的“战士”,配备了高精度的卫星定位设备。这些设备通过与云端平台的紧密连接,实现了对农机位置的实时追踪和精准定位。
在广袤的农田里,这种智能化云定位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按照精确地图行驶的车辆,在田间作业时能够严格按照预设的路线和规划进行,避免了重复作业和遗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作业质量。
“以前,我们在田间劳作时常常担心农机作业不均匀,有些地方过度耕作,而有些地方却又被忽略。现在,有了智能化云定位系统的助力,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安春崇说,“农机在田间有条不紊地工作,每一次转弯、每一次前进都精确无误。”
智能化云定位系统照亮了农机作业的精准之路,为南泥湾的丰收和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它不仅改变了农机作业的方式,更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让南泥湾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在科技助力下更加耀眼。
C 数字化云管理:农业生产的智慧中枢
这几天,杨凌农高会D馆深圳展区气氛热烈,一台水稻钵苗移栽机吸引着众多群众的目光。人群中,中深现代智能农业装备技术员郭俊明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他声音洪亮地介绍着这台机器的卓越特点:“传统插秧机的返青期需要7天至10天,而我们自主研发的水稻钵苗移栽机仅3天至5天就可以完成返青。”
而这台机器的核心优势——数字化云管理,宛如一个强大的智慧中枢神经系统,正悄然重塑着整个农业生产的格局,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着全面、精准、高效的管理和调控。
展区一角,管理人员胡光泽悠然地拿着手机,屏幕上清晰地呈现着设备的运行状态。“无论我身处何地,都能随时通过手机查看设备情况和各种数据,仿佛整个农田和机器都被装进了我的口袋里。”胡光泽告诉记者,通过对这些实时数据的深度分析,系统就像一位敏锐的“健康卫士”,能够及时察觉设备是否存在故障。一旦监测到发动机异常高温、油耗突然增加等异常状况,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维修人员迅速行动,展开及时检修,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胡光泽称,借助数字化云管理平台,种植户可以根据农田的实际面积、种植计划及移栽机的工作效率等多方面因素,如在平台上绘制一幅精确的地图般规划作业路线和任务安排。这种远程调度与管理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和管理效率,让农民能够更加便捷地组织和安排生产活动,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变革。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杨凌农高会为农机创新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眼下,在我省,各种各样的智慧农机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展现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高效、精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参会者在农高会D馆中了解新型电锯。
参会者正在体验新型拖拉机。
本报记者 王东宇 文/图
可视化云服务,为农业生产开启洞察之窗;智能化云定位,为农机作业指明精准之路;数字化云管理,为农田运营构建智慧之网……
在第三十一届杨凌农高会的舞台上,智慧农机装备如璀璨星辰般闪耀,成为展会的焦点,生动地诠释着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蓬勃力量。
A 可视化云服务:农业生产的“透明之窗”
在杨凌农高会热闹非凡的现场,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声:“这是拖拉机吗?看着好像是个机器人。”人们的目光纷纷被那台蓝色拖拉机所吸引。这正是由陕西法士特和天津大学联合打造研发的智能网联播种机器人。
法士特研究院的研发工程师徐马长啸站在一旁,热情地向周围参会者介绍:“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台蓝色的拖拉机,就是我们的智能网联播种机器人……”
农高会期间,这款机器人无疑成为展会中最璀璨的明星之一。它在智慧农机可视化云服务方面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赞叹不已。它将智能驾驶技术与农田作业巧妙融合,为农业的未来运营模式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机器人独特的外观设计,瞬间抓住了众人的目光。没有传统驾驶座舱,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充满科技感的轮廓,后方升降臂灵活地搭载着播种器具。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实现遥控操作。这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农业生产变得如同操作一款智能手机般简单。
在智慧农机可视化云服务领域,这款机器人拥有强大的云端远程指令下发及监控功能。“无论农民朋友身处何地,哪怕是在外出办事的途中,只要通过手机或电脑连接到云端平台,就能实时向机器人发送指令,并且清晰地监控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徐马长啸说,机器人配备的相机与激光雷达融合感知系统更是如虎添翼。它能够实现360度环境感知能力,通过可视化云服务在终端设备上能看到机器人周围的实时环境画面,如同拥有了一双神奇的“千里眼”。
在第31届杨凌农高会上,智慧农机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最新数据显示,本届农高会设立了智慧农机装备展,吸引了近200家企业参展,展示了2000多台(套)先进的农机装备。
B 智能化云定位:精准作业的科技之眼
“南泥湾现在到处好风光,真是陕北的好江南。”安康游客余昌胜站在田边,望着那一大片待收割的稻田感慨万千。
10月21日,踏入南泥湾水稻种植区,一幅美丽而壮观的画卷立刻展现在眼前。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光芒,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大型收割机在田里往来穿梭,忙碌地收割稻穗。不一会儿,车厢就被装得满满当当。
“现在每天通过这台机器可以收割100亩地,和以前驾驶的农机相比,速度和效率提升了很多。”农机手安春崇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农机,一边高兴地说。
而这背后,智能化云定位系统功不可没,它是南泥湾智慧农机装备的又一关键组成部分。每一台农机都如同一位装备精良的“战士”,配备了高精度的卫星定位设备。这些设备通过与云端平台的紧密连接,实现了对农机位置的实时追踪和精准定位。
在广袤的农田里,这种智能化云定位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按照精确地图行驶的车辆,在田间作业时能够严格按照预设的路线和规划进行,避免了重复作业和遗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作业质量。
“以前,我们在田间劳作时常常担心农机作业不均匀,有些地方过度耕作,而有些地方却又被忽略。现在,有了智能化云定位系统的助力,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安春崇说,“农机在田间有条不紊地工作,每一次转弯、每一次前进都精确无误。”
智能化云定位系统照亮了农机作业的精准之路,为南泥湾的丰收和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它不仅改变了农机作业的方式,更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让南泥湾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在科技助力下更加耀眼。
C 数字化云管理:农业生产的智慧中枢
这几天,杨凌农高会D馆深圳展区气氛热烈,一台水稻钵苗移栽机吸引着众多群众的目光。人群中,中深现代智能农业装备技术员郭俊明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他声音洪亮地介绍着这台机器的卓越特点:“传统插秧机的返青期需要7天至10天,而我们自主研发的水稻钵苗移栽机仅3天至5天就可以完成返青。”
而这台机器的核心优势——数字化云管理,宛如一个强大的智慧中枢神经系统,正悄然重塑着整个农业生产的格局,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着全面、精准、高效的管理和调控。
展区一角,管理人员胡光泽悠然地拿着手机,屏幕上清晰地呈现着设备的运行状态。“无论我身处何地,都能随时通过手机查看设备情况和各种数据,仿佛整个农田和机器都被装进了我的口袋里。”胡光泽告诉记者,通过对这些实时数据的深度分析,系统就像一位敏锐的“健康卫士”,能够及时察觉设备是否存在故障。一旦监测到发动机异常高温、油耗突然增加等异常状况,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维修人员迅速行动,展开及时检修,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胡光泽称,借助数字化云管理平台,种植户可以根据农田的实际面积、种植计划及移栽机的工作效率等多方面因素,如在平台上绘制一幅精确的地图般规划作业路线和任务安排。这种远程调度与管理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和管理效率,让农民能够更加便捷地组织和安排生产活动,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变革。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杨凌农高会为农机创新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眼下,在我省,各种各样的智慧农机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展现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高效、精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