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让农业新科技“飞”出国门
——我省农业“朋友圈”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随着对外合作交流日渐频繁,农高会上的“上合元素”越来越多。

    在D馆第九届杨凌国际种业展中,王朋正在介绍自家产品的优势。

    夏天,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小麦。(资料图)

  本报记者 黄敏 文/图
  走进第31个年头,杨凌农高会“国际范儿”成色越来越足。杨凌是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所在地,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科技魅力,见证了一场场农业领域的“双向奔赴”。
  10月25日,随着本届农高会开幕,共建“一带一路”的40多个国家和26个上合组织国家的组团亮相,在分享、交流、碰撞中擦出农业与科技融合的智慧火花,见证着主动服务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大局的“杨凌作为”。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落地以及杨凌综合保税区的设立,陕西融入国际“朋友圈”的步伐不断加快。今年,陕西着力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以国际合作、集成推广、交流培训为纽带,让更多的杨凌农业新科技源源不断“飞”出国门,为上合组织国家乃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持续注入现代农业的“陕西元素”。
  搭好平台 打开沟通世界新方式
  伊朗的藏红花、蒙古国的羊毛衫、俄罗斯的奶制品、巴基斯坦的玉制品……走进农高会D馆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专题展,满满的丝路风情扑面而来。在这里,26个上合组织国家首次实现“合家欢”,共建“一带一路”的40多个国家各展风采。一个以杨凌为核心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拓展、活力满满。
  农高会是杨凌的,更是世界的。近年来,杨凌以会为媒、国内外联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硕果累累,对外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对于这一点,陕西金棚种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朋深有体会。
  “这几年,借着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合作中心的东风,我们对外合作的渠道越来越宽。今年,我们培育的番茄新品种‘特美达001’首次实现出口俄罗斯。”在D馆的展位前,王朋正向围观的企业代表和群众介绍自家产品的优势。
  这是一家集番茄育种、制种和新品种示范推广于一体的高科技种业公司。这几年,公司通过现代育种创新模式,培育并推广了多个系列番茄新品种。“‘特美达001’从田间种植,到外形、口感,都对标的是普罗旺斯,表现特别好。”指着展位上的番茄种子,王朋说,“好技术才能种出好产品。我们要打响‘陕西品牌’,不仅要输出先进农业技术,给国际农田装上‘科技芯’,也要学习外面的好技术、好模式,增强自身创新力。”
  作为中国农业科技“硅谷”,杨凌如何发挥自身农科优势,促进我国与欧亚各国农业交流合作,打开陕西沟通世界的“国际朋友圈”?答案是“走出去”。
  近年来,陕西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围绕落户于杨凌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强化交流、培训、示范等主体功能,以项目为支撑,搭建起一个与世界“对话”的农业合作交流大平台。各种资源与智慧在这里汇聚、碰撞、转型、升级,在各方共享科技成果的同时,也让更多带有“杨凌基因”的先进农业科技走出国门、落地开花。
  强化示范 打造国际农业“金粮仓”
  深秋,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来自陕西的6000多株优质“青砧”苹果小树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这是国内新型苹果栽培技术首次走出国门。
  “这些苹果树苗是今年3月栽下的,明年就能挂果。”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驻乌兹别克斯坦工作人员乔生称,陕西的这些苹果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储性高,而且口感好、品质优,通过示范带动,对提升中亚地区苹果产业更新换代将起到重要作用。
  无独有偶。今年6月,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小麦正值抽穗,一棵棵长势旺盛的麦苗翻滚着麦浪。
  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小麦出口国,但由于广种薄收以及缺乏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农民真正种田的不多,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农田闲置。前两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正茂教授将大麦品种“西引3号”和“34-9大麦”引入当地种植,创下了每公顷收成超过4吨的高产纪录。
  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农场主鲍尔江没想到,原本不能种粮的土地种出了粮食,而且比肥沃土地的大麦产量还要高。
  “现在,有了订单农业,我不光种出了好粮,还卖上了好价钱。”这两年,鲍尔江逢人就夸“订单农业”好。他口中的“订单农业”,就是杨凌通过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布局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采取“订单农业”“订单收购”等新型合作形式,实现土地、技术、资本等多种资源融合。种植过程中,中方负责提供优质种子和田间管理技术,园区所在国负责原粮种植、收割等,原粮产出由中方企业进行统一收购,一举解决农户种地、销售之忧。
  以示范为引领,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让国际农田提质增效,陕西一直在发力。派出农业科研专家、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布局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随着日渐频繁的国际产能合作、农业技术输出,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到上合组织成员国,来自陕西的“农科基因”已注入更多农田,打造出一片片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国际“金粮仓”。
  多方合力 摁下提速发展“快进键”
  自打10多吨火龙果种苗陆续销出后,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基地负责人王艳就开始思考火龙果种苗“出海”这件事。
  “今年5月,杨凌农业跨境合作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来基地走访,给我们介绍了进出口果园资质备案相关手续,接下来我们就要自己做出口贸易了。”王艳告诉记者。
  王艳所说的杨凌农业跨境合作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是杨凌首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主要为外贸企业提供通关通检、货运物流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提高企业外贸服务效率,助力企业“出海”。
  “有了他们的帮助,出口贸易业务基本不用我们操心。”对于火龙果出口海外,王艳充满了信心,“这两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农高会,来参展的海外企业、客商很多。得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展示一下我们的技术和产品,为对外合作打好基础。”
  农高会是杨凌的名片,也是国际农业交流合作的大舞台。近年来,农高会上的“上合面孔”越来越多,以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对接、洽谈、展览、推介等国际活动密集举办。
  乘势而为打造农业跨境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研发培育抗锈、抗旱、高产等适应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条件的优良品种,加速推广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在助推企业“出海”的同时,陕西“一带一路”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越来越清晰。
  与此同时,自2019年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落户杨凌以来,援外培训、集成示范推广已成常态,不仅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官员和技术人员了解中国在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秘籍”,也让“杨凌模式”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结出了累累硕果。
  多方合力,陕西摁下对外农业合作交流“快进键”。这两年,陕西苹果、陕西茶叶搭载中欧班列远销乌兹别克斯坦;京东商城俄罗斯国家馆落地杨凌;西安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每年实施订单农业面积150万亩、运回粮油产品10万吨……
  穿越千年,驼铃悠悠。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让中国和中亚地区友好通商、互通有无。如今,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框架下,陕西依托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农业经贸合作,让先进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频频“走出去”,在丝路沿线绽放更加精彩的“农科之花”。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