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种子展示交易大市场在农高会上首次亮相,第一天就吸引了很多参会群众。
本届农高会上,一款穗长粒大的玉米新品种“DF899”很受群众欢迎。
今年在D馆的杨凌国际种业展上,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新品种唱起了“主角”。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文/图
一粒种子的世界有多大?可以是脚下的一方泥土,也可以是广袤的乡野田间。
一粒种子的能量有多大?上连接“国之大者”,下事关“百姓饭碗”。
金秋时节,五谷丰登,第三十一届杨凌农高会如约而至。这是一场农业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也是一场世界级的种业丰收盛宴。在这里,来自国际国内参展的知名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校,通过农高会分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这里,一批批种业“芯片”纷纷展露“新颜”,跃上生产线,等待市场检阅;在这里,一粒粒小种子在中国(旱区)种业硅谷赋能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金种子”落地生根
10月25日上午,位于农高会F区的种子展示交易大市场刚一开门,种鸣就随着拥挤的人群迫不及待地往里挤。
“听说这里的新品种多得很,赶紧去逛一圈,看能淘到啥宝贝不?”一进去,种鸣直奔种子展示交易区,这个展台前瞅瞅,那个展台前逛逛。碰见一些没见过的小麦、玉米、蔬菜种子后,他总会拿起来仔细观察、认真询问。
种鸣是渭南魅力沣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板块负责人。今年,公司在渭南市临渭区丰原镇试种的100亩新品种黑小麦“西黑88”喜获丰收。这次来农高会,他就是来“寻宝”的。
“我们是头一年种‘西黑88’,这个品种大穗大粒、抗倒伏、产量高,一般亩产能超过1000斤。”在一家展位前,种鸣有了新发现,“这个‘西农黑大穗’也是黑小麦,看起来不错,比较适合我们那儿的环境。先买点种子回去试一下,可以的话再大面积种植。”
种鸣所说的“西黑88”和“西农黑大穗”,都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团队经过多年努力精心选育的彩色小麦新品种。与普通小麦品种相比,除了颜色上的差异外,彩色小麦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素含量更高。在今年的农高会上,这些新品种甫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
粮安天下,良种先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源头”。6年来,围绕“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建设这一目标,我省坚持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建立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开展了一批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为推动旱区现代农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8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审,18个非主要农作物通过国家登记,西农“511”“伟隆169”小麦、“秦优1618”油菜等6个品种入选全国农业主导品种……这几年,依托“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建设,我省积极搭建高能级种业创新平台,强化金融支持力度,聚力模式创新。这些“硬核举措”,让一粒粒携着“陕西基因”的“金种子”在国内外落地生根,结出丰硕的果实。
“育繁推”一体推进
在陕西,育种主体的集聚和创新,形成了巨大的创新动力,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的步伐日益加快。
四个月前,随着我省第3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杨凌良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批,至此,全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优势品种已涵盖小麦、油菜、玉米三大主要粮油作物。
一粒小小的种子,不仅意味着希望与收获,更是关乎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
每年的农高会,武功县普集镇董家村村民王芳娃都要来逛一逛。今年,在D馆的杨凌国际种业展上,各式各样的种子让她看花了眼。在玉米小麦种子展位前,一款由杨凌秦丰种业公司展出的小麦新品种“西农962”引起了她的兴趣。
“这个品种能有效抵御春季低温冻害,抽穗后灌浆效率高、成熟快,非常适合在咱陕西种植。”见王芳娃拿着资料看个不停,展位负责人王海云连忙上前介绍,“这个品种在我们的试验中,出现了多个亩产超过750公斤的点位,充分说明它具有亩产800公斤以上的潜力。”
王海云说的话,让王芳娃动了心。她和老伴儿商量后,决定先留个电话,等来年秋播的时候再联系,把自家8亩地全部换成这个新品种。
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对于种业来说,一粒粒小小的种子就是蕴含着巨大能量的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我省以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发挥杨凌种业创新平台作用,重点培育高产优质、耐密抗逆、节水宜机收的新品种;加快培育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打造陕西种业发展龙头,提升企业竞争力;涌现出一批小麦、玉米、油菜等良种繁育基地,不断提高良种供应能力。目前,全省粮食作物良种全国推广面积每年稳定在1.1亿亩以上。
眼下,在杨凌种业创新中心、杨陵南站和杨凌大道附近,集良种研发、检测、生产于一体的良科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研发中心正在拔地而起。这一项目的建成,将构建起以先正达种业、秦丰种业和良科种业三大标杆为引领的多层次、全链条、体系化的种业企业集群,对杨凌乃至陕西来说,意义重大。
“国家队”人才济济
这几天,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韦世豪特别忙。从紫阳县双安镇三元村开展油菜新品种推广培训结束回到杨凌后,他又在研究中心的试验基地为育种油菜进行间苗、定苗,一天都没休息过。
韦世豪在三元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平时,总是杨凌、紫阳两地来回跑。由于常年风吹日晒,“80后”的他肤色黝黑,看起来明显比同龄人要成熟一些。
作为研究中心的一名青年育种专家,韦世豪从事油菜育种工作多年,最喜欢的就是那一片片油菜田。苗情长势、角果疏密、籽粒大小,哪个品种耐旱、哪个品种抗倒、哪个品种产量高……成百个组合和上千份材料的农艺性状表现,牢牢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是世界杂交油菜品种的“诞生地”、全国重大油菜品种的“发源地”以及杂交油菜科技创新的“孵化地”。在这里,除了有“杂交油菜之父”李殿荣这样的老牌专家外,还有很多和韦世豪一样的油菜育种“后起之秀”。
“这几年,我们不断强化人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扎实做好冬油菜、春油菜新品种的选育、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工作。”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韩海斌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研究中心选育出了“鸿油88”“秦油558”“秦杂油7号”“秦杂油11”“秦优1806”等一批适宜于春油菜区的高油、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累计推广300多万亩,创造经济效益2.4亿元。
杨凌是一方打造育种人才的高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国家队”,这里聚集了1000多名育种科研队伍、66个省部级技术平台、100多家种业企业以及350个试验示范基地。聚焦中国(旱区)种业硅谷的建设目标,杨凌在新品种选育、推广、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累计培育新品种1100多个。
为推进种业源头创新,杨凌深化区校协同,成立杨凌种业创新中心,组建了由7名院士领衔、35名国内顶尖专家作为成员的技术创新团队,集聚整合种业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聚焦源头创新、应用技术推广、种业企业孵育等关键环节,攥紧种业“芯片”。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眼下在陕西,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正乘风破浪、迈向世界,创造属于中国种业的丰收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