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5日
民宿“花开” 点“绿”成“金”
柞水精品民宿。
陈晓琴 张莹雪 詹诗涛 陈晨
一间青砖红瓦的“老屋”,寄托着无限情怀;一座树影花香的小院,寄托着浓浓乡愁。天空露台,幽深小径,纯净的天空,诗意的远方,繁华之外,淳静之上,或栖于村寨,享受原始与淳朴;或隐于林间,再见春暖与花开。
如今,柞水县的绿水青山间,孕育出民宿这一乡村振兴发展的全新模式。作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柞水通过规范化管理、集群化建设、精品化打造、品牌化营销等路径,使精品民宿的种子在小城迅速生根发芽。农村闲置的老屋成为隔绝都市喧嚣的恬静港湾,民宿发展成为柞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两山”理论的一个个小“引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秦岭闺秀、康养柞水的生动实践。
生态资源 铸就民宿发展聚宝盆
一直以来,柞水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把保护好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像保护眼睛一样珍视生态环境。好生态换来好光景,天然氧吧、绿水青山的环境成为柞水县民宿发展的聚宝盆。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然而走进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的阳坡院子各个民宿,却是另一番天地。房前屋后被绿植和鲜花掩映,清凉惬意的舒适由心而生。推开一扇木门,干净整洁的小院展现在游客面前,翠竹围绕,流水潺潺,小小房间里别有洞天,配备了书法室、茶艺室、禅文化室、素心室等。
“这里环境特别好,抬眼就是蓝天白云,巍巍青山,在这儿避暑度假是最好的选择。”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女士介绍,她是通过抖音平台看到这家民宿的,因为西安太热,所以带着家人来这里避暑。
来到一号院“老家”,古朴的桌椅板凳、自然悬挂的方形灯笼、金黄的玉米与干辣椒、原始的农具与灶台、质朴舒适的大床,瞬间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体验一回儿时老家的感觉。
“西安来的客人多一些,基本上是住两三天,一到暑假,很多都是带孩子过来玩的。”民宿工作人员说。
以前的朱家湾村,由于耕地少,又没有其他致富的门路,有的人只能选择偷伐、偷采、偷猎。过度的偷伐、偷采、偷猎对当地自然生态破坏很严重,每到夏秋季节,泥石流和洪灾便是“家常便饭”。
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包括陕西在内的多个地区陆续颁布了禁伐令。伐木的活儿没了,为了维持生计,当年的营盘林场负责人周恒从上级争取来造林项目,仅2004年,林场就完成造林近3万亩,获得了不少补贴和奖励。靠着植树,林场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攒下了数百万元“家底”。经过几年努力,柞水县的宜林地都种上了树,还发展起了生态旅游,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也应运而生。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园,带动了附近朱家湾村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让村里的乡亲们受益匪浅。
在2007年的时候,朱家湾村谁家有辆自行车,就是村上的“大户”。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里人办起了农家乐、民宿、商店、饭馆……收入不断增加。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柞水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常态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行动。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重拳惩治工矿企业及生产生活污水偷排偷放、河道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抓好固体废弃物管理。认真落实“双碳”“双控”政策,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柞水先后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省级生态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等称号。
绿水青山带给柞水民宿发展的机遇远不止于此。随着交通瓶颈被打破,县域知名度持续提升,城市开放程度日益加深,柞水以精品民宿为核心吸引力的乡村住宿,如雨后春笋迅速涌现,服务品质不断升级优化,民宿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目前全县投入运营中高端民宿164家,客房共计1200余间,年平均入住率达60%以上,旺季更是“一房难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柞水民宿产业把文化作为民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能,将民宿作为传承县域特色文化的平台,保持田园风格,不搞大拆大建,让民宿与秀丽的自然风光掩映成趣,成为乡愁的载体、心灵的寄托,也用生动实践阐释了“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民宿产业 焕发乡村旅游新生机
“柞水县将民宿产业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切入点、实现价值转化的着力点、推动乡村振兴的突破点,持续在提高品质、提升品位、提亮品牌上下功夫,以‘小民宿’探索乡村发展‘大产业’,推动‘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7月18日,在柞水召开的全省“跟着民宿游陕西”暨乡村旅游产业群现场推进会上,柞水县委书记曹艳萍在交流发言中表示。
“阳坡院子民宿一共有6个院子5大功能区51间客房。按照‘一院一特色’的建设理念,打造体验感强的多元风格集合院落,可同时容纳260余人。截至目前,今年已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综合收入400余万元。”提及朱家湾村的民宿发展,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信心满满。
曾经的朱家湾,因为贫穷,是有名的“光棍村”,现如今,通过政策扶持,村里多数群众都通过流转土地和出租闲置农房发展民宿产业,转而走上致富路。以阳坡院子2号院的流转为例,村民邓大家一年有2万元左右房租收入;同时作为保洁员的他,另有2.8万元的工资收入;出来工作,还可以在此自销农特产品,利润收入可达万元;去年还有近1000元的集体分红。
据毛家锋介绍,朱家湾现有508户1783口人,以前提起来人人愁的“老林、石头、山”,变成勾勒乡村旅游的基本元素,吸引了各地游客。村民不仅有了房租收入、土地分红,还有岗位工资,一年朱家湾村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环卫、管理、保洁、厨师等,工资在2500元-6000元。
近年来,柞水得益于优美的秦岭山水生态和厚重的秦楚文化底蕴,推动民宿产业快速发展,进入全域布局、全域辐射的新阶段,形成了以牛背梁、柞水溶洞、西川、凤凰古镇等为中心的终南民宿产业集群,以“小民宿”探索乡村发展“大产业”,持续提高品质、提升品位、提亮品牌,全县规划建设民宿集群21个246家,阳坡院子获评国家甲级旅游民宿、朱家湾村被命名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营盘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村旅游带动民宿产业强势发展,已然成为联农带农、促进群众增收的优势产业。
民宿产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离不开顶层谋划,更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柞水县委县政府组建了工作专班和领导小组,落实民宿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机制,编制了《促进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终南宿集产业发展地图》,将朱家湾等10余个村庄作为首批宿集产业发展村庄,在土地流转、设施配套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为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成立了柞水民宿产业协会,引入诸如杭州西坡德清公司、花间堂、蓝田方若等多个专业运营团队,为民宿产业特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先后实施11个民宿及配套项目,总投资2.1亿元。出台了《柞水县支持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1000万元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在民宿项目建设、品牌打造、等级评定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助力民宿产业茁壮成长。同时,加大民宿与周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举办民宿管家培训,加强各大民宿和柞水康养产业发展动态宣传,营造了全县群众主动关心民宿康养、支持民宿康养、服务民宿康养的生动局面。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柞水民宿将持续发挥行业标杆作用,为全市民宿产业推广、升级和商洛市打造“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品牌贡献力量。
农旅融合 激发区域经济新活力
“家人们,大家好,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老詹的院子,位于柞水县杏坪镇腰庄村,牛槽沟向里5公里处……”
在杏坪镇腰庄村庭院经济服务站,主播“光头老詹”正对着镜头火热开讲。只见现场网红达人各显才艺,线上直播人气火爆、互动活跃,往来看客络绎不绝,昔日的小山村也一改往日的寂静,成为慕名游客放松心灵的好去处。
去年以来,腰庄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围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小商贸“五小”庭院项目,打造了生态有机种植格子田30余亩,建成庭院经济示范点100多处、生态圈舍58个,养殖精品黑猪2000余头。
面对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的庭院经济,腰庄村在拓宽民宿发展渠道、带动特色农副产品火爆“出圈”上作出了大胆尝试。瞄准电商市场、抢搭电商快车,以庭院经济和民宿产业为中心,尝试运用直播带货和拍摄短视频的新路子,把大山里的美食美景带到广大群众的视野中,开辟出更广阔的市场。
“这‘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今年陆续邀请了20多名抖音达人,直播带货20多场,发布短视频30多条。村庭院经济示范点老詹的院子也通过尝试,抓住电商流量密码,将‘土房子’变成‘活产业’,小院的主人‘光头老詹’也成为一名抖音达人。”腰庄村党支部书记康健玺开心地说。
近年来,杏坪镇以木耳为主导、茶叶为特色,统筹推进烤烟、白酒、畜禽养殖等传统产业的“2+X”布局日趋壮大,立足传统农业大镇,依托优渥的生态条件和交通区位优势,在优先做足存量的基础上,着力在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上下功夫,建成木耳、豆腐干、腊肉等生态农产品加工厂8个。
“我们镇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出了一批从生产、包装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以此来拓宽产业发展路径,提升产品附加值。”杏坪镇党委书记阮鹏介绍该镇的产业发展思路,“目前,已培育出终南皓月、香辣坊、天埫蜂蜜等生态绿色农业品牌7个,镇区农特产品直营专卖店3处。成立了柞水县杏坪镇村镇集体管理运营有限公司,负责统筹全镇农产品的加工、运输、贮藏、销售及品牌打造等,将各村(社区)‘单打独斗’的作坊式生产转变为抱团发展的企业化运营,有效提升了全镇的产业集约化水平。”
位于杏坪镇的中台村,空气清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所产的云蒙茶叶香高味醇,耐冲泡,发展前景广阔。随着茶园的规模日渐壮大,中台村成立了股份制的村级集体企业柞水培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集农业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为茶山提供更加专业、精细化的管理,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让柞水茶产业真正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柞水县老百姓又一个增收致富的生态产业。
“现在,茶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凸显,在农文旅融合的新发展理念下,云蒙茶山致力把民宿产业融入茶产业链中,将乡村旅游、健康养生与茶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一个集采茶体验、茶艺表演、炒茶观赏和康养度假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园,走出一条生态价值转化的多元路径。”杏坪镇党委书记阮鹏说。
杏坪镇通过一项项落地生根的举措,形成线下线上农文旅相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了群众创业增收能力,实现了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的美好愿景。
近年来,柞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发展民宿作为拓宽增收渠道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行“终南宿集,共享村庄”民宿发展模式,通过“实施三项举措,打造四个内涵,实现五大突破”,让群众当上“房东”赚房租、当上“管家”赚工资、当上“老板”赚利润,走出了一条绿色、开放、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蓝图正在绿水青山间变成现实。
柞水的大山里蕴含着不竭的财富,乾佑河、社川河、金井河的绿水间养育着地方的文明。未来,柞水民宿将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丰富产品供给、推动集群发展,全面提升民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独特吸引力以及辐射带动力,让“两山”理论在柞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个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旅游胜地正在徐徐走进游客的心田。
陈晓琴 张莹雪 詹诗涛 陈晨
一间青砖红瓦的“老屋”,寄托着无限情怀;一座树影花香的小院,寄托着浓浓乡愁。天空露台,幽深小径,纯净的天空,诗意的远方,繁华之外,淳静之上,或栖于村寨,享受原始与淳朴;或隐于林间,再见春暖与花开。
如今,柞水县的绿水青山间,孕育出民宿这一乡村振兴发展的全新模式。作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柞水通过规范化管理、集群化建设、精品化打造、品牌化营销等路径,使精品民宿的种子在小城迅速生根发芽。农村闲置的老屋成为隔绝都市喧嚣的恬静港湾,民宿发展成为柞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两山”理论的一个个小“引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秦岭闺秀、康养柞水的生动实践。
生态资源 铸就民宿发展聚宝盆
一直以来,柞水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把保护好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像保护眼睛一样珍视生态环境。好生态换来好光景,天然氧吧、绿水青山的环境成为柞水县民宿发展的聚宝盆。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然而走进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的阳坡院子各个民宿,却是另一番天地。房前屋后被绿植和鲜花掩映,清凉惬意的舒适由心而生。推开一扇木门,干净整洁的小院展现在游客面前,翠竹围绕,流水潺潺,小小房间里别有洞天,配备了书法室、茶艺室、禅文化室、素心室等。
“这里环境特别好,抬眼就是蓝天白云,巍巍青山,在这儿避暑度假是最好的选择。”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女士介绍,她是通过抖音平台看到这家民宿的,因为西安太热,所以带着家人来这里避暑。
来到一号院“老家”,古朴的桌椅板凳、自然悬挂的方形灯笼、金黄的玉米与干辣椒、原始的农具与灶台、质朴舒适的大床,瞬间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体验一回儿时老家的感觉。
“西安来的客人多一些,基本上是住两三天,一到暑假,很多都是带孩子过来玩的。”民宿工作人员说。
以前的朱家湾村,由于耕地少,又没有其他致富的门路,有的人只能选择偷伐、偷采、偷猎。过度的偷伐、偷采、偷猎对当地自然生态破坏很严重,每到夏秋季节,泥石流和洪灾便是“家常便饭”。
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包括陕西在内的多个地区陆续颁布了禁伐令。伐木的活儿没了,为了维持生计,当年的营盘林场负责人周恒从上级争取来造林项目,仅2004年,林场就完成造林近3万亩,获得了不少补贴和奖励。靠着植树,林场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攒下了数百万元“家底”。经过几年努力,柞水县的宜林地都种上了树,还发展起了生态旅游,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也应运而生。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园,带动了附近朱家湾村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让村里的乡亲们受益匪浅。
在2007年的时候,朱家湾村谁家有辆自行车,就是村上的“大户”。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里人办起了农家乐、民宿、商店、饭馆……收入不断增加。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柞水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常态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行动。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重拳惩治工矿企业及生产生活污水偷排偷放、河道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抓好固体废弃物管理。认真落实“双碳”“双控”政策,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柞水先后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省级生态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等称号。
绿水青山带给柞水民宿发展的机遇远不止于此。随着交通瓶颈被打破,县域知名度持续提升,城市开放程度日益加深,柞水以精品民宿为核心吸引力的乡村住宿,如雨后春笋迅速涌现,服务品质不断升级优化,民宿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目前全县投入运营中高端民宿164家,客房共计1200余间,年平均入住率达60%以上,旺季更是“一房难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柞水民宿产业把文化作为民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能,将民宿作为传承县域特色文化的平台,保持田园风格,不搞大拆大建,让民宿与秀丽的自然风光掩映成趣,成为乡愁的载体、心灵的寄托,也用生动实践阐释了“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民宿产业 焕发乡村旅游新生机
“柞水县将民宿产业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切入点、实现价值转化的着力点、推动乡村振兴的突破点,持续在提高品质、提升品位、提亮品牌上下功夫,以‘小民宿’探索乡村发展‘大产业’,推动‘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7月18日,在柞水召开的全省“跟着民宿游陕西”暨乡村旅游产业群现场推进会上,柞水县委书记曹艳萍在交流发言中表示。
“阳坡院子民宿一共有6个院子5大功能区51间客房。按照‘一院一特色’的建设理念,打造体验感强的多元风格集合院落,可同时容纳260余人。截至目前,今年已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综合收入400余万元。”提及朱家湾村的民宿发展,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信心满满。
曾经的朱家湾,因为贫穷,是有名的“光棍村”,现如今,通过政策扶持,村里多数群众都通过流转土地和出租闲置农房发展民宿产业,转而走上致富路。以阳坡院子2号院的流转为例,村民邓大家一年有2万元左右房租收入;同时作为保洁员的他,另有2.8万元的工资收入;出来工作,还可以在此自销农特产品,利润收入可达万元;去年还有近1000元的集体分红。
据毛家锋介绍,朱家湾现有508户1783口人,以前提起来人人愁的“老林、石头、山”,变成勾勒乡村旅游的基本元素,吸引了各地游客。村民不仅有了房租收入、土地分红,还有岗位工资,一年朱家湾村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环卫、管理、保洁、厨师等,工资在2500元-6000元。
近年来,柞水得益于优美的秦岭山水生态和厚重的秦楚文化底蕴,推动民宿产业快速发展,进入全域布局、全域辐射的新阶段,形成了以牛背梁、柞水溶洞、西川、凤凰古镇等为中心的终南民宿产业集群,以“小民宿”探索乡村发展“大产业”,持续提高品质、提升品位、提亮品牌,全县规划建设民宿集群21个246家,阳坡院子获评国家甲级旅游民宿、朱家湾村被命名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营盘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村旅游带动民宿产业强势发展,已然成为联农带农、促进群众增收的优势产业。
民宿产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离不开顶层谋划,更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柞水县委县政府组建了工作专班和领导小组,落实民宿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机制,编制了《促进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终南宿集产业发展地图》,将朱家湾等10余个村庄作为首批宿集产业发展村庄,在土地流转、设施配套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为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成立了柞水民宿产业协会,引入诸如杭州西坡德清公司、花间堂、蓝田方若等多个专业运营团队,为民宿产业特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先后实施11个民宿及配套项目,总投资2.1亿元。出台了《柞水县支持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1000万元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在民宿项目建设、品牌打造、等级评定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助力民宿产业茁壮成长。同时,加大民宿与周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举办民宿管家培训,加强各大民宿和柞水康养产业发展动态宣传,营造了全县群众主动关心民宿康养、支持民宿康养、服务民宿康养的生动局面。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柞水民宿将持续发挥行业标杆作用,为全市民宿产业推广、升级和商洛市打造“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品牌贡献力量。
农旅融合 激发区域经济新活力
“家人们,大家好,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老詹的院子,位于柞水县杏坪镇腰庄村,牛槽沟向里5公里处……”
在杏坪镇腰庄村庭院经济服务站,主播“光头老詹”正对着镜头火热开讲。只见现场网红达人各显才艺,线上直播人气火爆、互动活跃,往来看客络绎不绝,昔日的小山村也一改往日的寂静,成为慕名游客放松心灵的好去处。
去年以来,腰庄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围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小商贸“五小”庭院项目,打造了生态有机种植格子田30余亩,建成庭院经济示范点100多处、生态圈舍58个,养殖精品黑猪2000余头。
面对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的庭院经济,腰庄村在拓宽民宿发展渠道、带动特色农副产品火爆“出圈”上作出了大胆尝试。瞄准电商市场、抢搭电商快车,以庭院经济和民宿产业为中心,尝试运用直播带货和拍摄短视频的新路子,把大山里的美食美景带到广大群众的视野中,开辟出更广阔的市场。
“这‘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今年陆续邀请了20多名抖音达人,直播带货20多场,发布短视频30多条。村庭院经济示范点老詹的院子也通过尝试,抓住电商流量密码,将‘土房子’变成‘活产业’,小院的主人‘光头老詹’也成为一名抖音达人。”腰庄村党支部书记康健玺开心地说。
近年来,杏坪镇以木耳为主导、茶叶为特色,统筹推进烤烟、白酒、畜禽养殖等传统产业的“2+X”布局日趋壮大,立足传统农业大镇,依托优渥的生态条件和交通区位优势,在优先做足存量的基础上,着力在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上下功夫,建成木耳、豆腐干、腊肉等生态农产品加工厂8个。
“我们镇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出了一批从生产、包装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以此来拓宽产业发展路径,提升产品附加值。”杏坪镇党委书记阮鹏介绍该镇的产业发展思路,“目前,已培育出终南皓月、香辣坊、天埫蜂蜜等生态绿色农业品牌7个,镇区农特产品直营专卖店3处。成立了柞水县杏坪镇村镇集体管理运营有限公司,负责统筹全镇农产品的加工、运输、贮藏、销售及品牌打造等,将各村(社区)‘单打独斗’的作坊式生产转变为抱团发展的企业化运营,有效提升了全镇的产业集约化水平。”
位于杏坪镇的中台村,空气清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所产的云蒙茶叶香高味醇,耐冲泡,发展前景广阔。随着茶园的规模日渐壮大,中台村成立了股份制的村级集体企业柞水培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集农业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为茶山提供更加专业、精细化的管理,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让柞水茶产业真正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柞水县老百姓又一个增收致富的生态产业。
“现在,茶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凸显,在农文旅融合的新发展理念下,云蒙茶山致力把民宿产业融入茶产业链中,将乡村旅游、健康养生与茶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一个集采茶体验、茶艺表演、炒茶观赏和康养度假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园,走出一条生态价值转化的多元路径。”杏坪镇党委书记阮鹏说。
杏坪镇通过一项项落地生根的举措,形成线下线上农文旅相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了群众创业增收能力,实现了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的美好愿景。
近年来,柞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发展民宿作为拓宽增收渠道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行“终南宿集,共享村庄”民宿发展模式,通过“实施三项举措,打造四个内涵,实现五大突破”,让群众当上“房东”赚房租、当上“管家”赚工资、当上“老板”赚利润,走出了一条绿色、开放、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蓝图正在绿水青山间变成现实。
柞水的大山里蕴含着不竭的财富,乾佑河、社川河、金井河的绿水间养育着地方的文明。未来,柞水民宿将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丰富产品供给、推动集群发展,全面提升民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独特吸引力以及辐射带动力,让“两山”理论在柞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个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旅游胜地正在徐徐走进游客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