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8日
壶口瀑布的气概
孙文胜
对于黄河,对于壶口瀑布,我是仰慕已久的。多年前,我曾匆匆拜访过一次壶口瀑布,但不尽兴。直到去年,我才真正领略了壶口瀑布的风采。
车行山川,妻子被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和景色所吸引。她时而夸赞蓝天的高远和深邃,时而惊叹山色的多彩和绚烂。就连路边别致的窑洞、散淡的羊群……都让她新奇不已。临近壶口,瀑布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这声音万马奔腾,激荡天地。妻子问:“水声有这么大吗?”我说:“这就是黄河的力量、黄河的召唤。”
走下车,壶口瀑布已近在眼前。晋陕大峡谷石壁峭立,苍山夹峙,滚滚黄河至此,河面收束,狭如壶口。河水陡然跌落,吼声震天,飞流迸溅,腾挪回旋,浩浩然形成了“千里黄河一壶收”的雄浑气象。壶口瀑布的气概,不仅仅是水的力量,更是生命的张力。你看,河床上无数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圆石,都是河水长期冲击、雕琢而成。明代诗人惠世扬诗曰“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就是对黄河壶口瀑布的真实写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站在岸边的礁石上,你无法不被它的气势所震慑。眼前,黄河如一条巨龙奔腾而来,带着黄土高原的厚重和沧桑,带着千年的历史沉淀,瞬间从宽广的河床跌入狭窄的峡谷,仿佛被挤压、被压缩,也因此爆发出更为猛烈的力量,形成一股股白色的水雾,犹如烟云翻滚,直冲天际。观景人的脸颊脖颈湿湿的、凉凉的。他们在雾气氤氲中行走,如踏访仙境一般。阳光从西面斜斜地照过来,冲出壶口的河水散发着万千光芒,直奔古称“九河之蹬”的孟门山。再看头顶,不知何时架起了五彩的虹桥,引得游人迷醉不已。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1939年初延安,26岁的光未然正在朗诵他的长诗《黄河颂》。当他读完最后一句,安静的窑洞里顷刻间掌声雷鸣。
人群中,34岁的作曲家冼星海激动地站起来,一把将词稿抓在手里说:“我有把握把它谱好!我一定及时为你们赶出来!”两颗年轻的心,因为黄河碰撞出了璀璨的火花。于是,一曲名为《黄河大合唱》的巅峰之作很快唱响延安、唱响全中国。那时,“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几乎成了所有中国人的呼喊。他们跳动的心脏,就是黄河强劲的脉搏、流动的血液,就是黄河奔腾的水流。踏着这雄壮的歌声,他们勇敢地奔赴抗日前线,用青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乐章。
从青藏高原出发,穿高山、越峡谷、汇百川、纳千流,黄河在神州大地奔腾5400余公里,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滋养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壶口瀑布的美,不仅在于其壮丽的景观,更在于它所蕴含的精神象征。面对困境,勇往直前,无畏无惧;面对挑战,坚韧不屈,激流勇进。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风携着河的呐喊,穿山越谷。滔滔黄河,一泻千里,奔涌出民族复兴的前景。站在大河的面前,山在摇,地在动,我感到自身的渺小,却也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那就是勇气和坚持。在风雨中,砥砺前行,不畏艰难。
夜幕降临,黄河轰鸣。放眼四望,黄色的水,黄色的土,我们与黄河已经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