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基层见闻
“一盘面”带来的集聚效应
  本报记者 赖雅芬
  9月23日,临近中午,黄陵县店头镇新城村又热闹起来。在村里的一处农家乐,前来吃棍棍面的食客络绎不绝。
  “大姐,来一大份火腿炒鸡蛋的,辣子多一点。”
  “我们这里还有3份青椒肉丝的,不要忘了。”
  “嫂子,给我们这儿再加两个菜、两盘面。”
  ……
  “这会人有点多,大家稍等一会,马上就好了。”农家乐的后厨里,刘文文一边颠勺炒面一边探出头回应,紧接着又对着帮厨的两名妇女说,“咱手底下都麻利点,不敢让客人等太久了。”
  刘文文是新城村葵园农家乐的老板,卖了10多年棍棍面,练就了一手好手艺。“咱村就在公路旁,拉煤车比较多。一到饭点,司机就来村上吃面,加上咱的面好吃顶饱,久而久之名声就打出去了。”
  新城村地处运煤通道沿线和工矿厂区附近,曾是大车司机打尖歇脚的地方,这里的特色小吃“石腰子棍棍面”深受大家喜爱。作为这一名小吃的发源地,新城人经过10多年的创新,将原本普普通通的“一盘面”卖到县城、省城,培育成市级非遗项目,并带动周边的几个村发展乡村旅游,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
  作为一道独具魅力的店头特色美食,“石腰子棍棍面”是地域文化与饮食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2022年以来,我们依托县上的‘两包两带’机制,成立‘棍棍面协会’,注册‘石腰子棍棍面’商标,鼓励‘先头户’盘活闲置资产发展棍棍面农家乐,并对口帮带‘一般户’投产经营。”新城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文杰称,目前村里的棍棍面经营户已发展到20家,每户年销售额达5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42人。
  “生意还不错,一天能卖2000多元,供一家人吃喝和两个娃上学没问题。”忙不过来的时候,刘文文还会多叫几个人来帮忙,“为了保证口味,咱这面是一盘一盘分开炒的,人少了根本忙不开。”
  依托“石腰子棍棍面”这一特色品牌,新城村不断延伸下游产业链,开发“棍棍面”方便食品、“红高粱”特色产品,建设集“棍棍面”现场体验、文化展示、文创餐饮于一体的文旅体验中心,在农业产业链各个节点寻找增值空间,让农业从“田间地头”产出,在“市场端头”畅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