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25日
在临渭邂逅一场紫果情缘
临渭区串串葡萄惹人爱。(资料图)
葡萄种植户杨淑芹正在采摘葡萄。(资料图)
葡萄产业园里酿出的葡萄酒。(资料图)
胡洋
渭南市临渭区是全国最大的鲜食葡萄基地、“中国葡萄之乡”,全产业链年综合产值达 60亿元……艳丽的果实是临渭人民汗水的结晶,攀绳搭架的藤蔓是奋斗岁月的见证。
紫果满藤挂枝头
据《渭南市志》第二卷(2010年版)记载,渭南境内在唐初开始有葡萄的零星栽植。从1992年起,渭南市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开始逐年增加。截至2023年底,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26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超30亿元,从事葡萄相关的就业人员13.3万人,形成了大规模的葡萄产业集群和全配套产业,为临渭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葡萄产业成为临渭区农业发展的“点睛之笔”,也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那么,葡萄为什么迅速成为临渭区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一是天然的地理优势: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适中,是西北地区优越农业生态区,渭北地区的土质更是适宜葡萄的生长。二是思路决定出路。临渭区委、区政府用战略发展的眼光谋划葡萄产业,让葡萄产业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杠杆,承担起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命题。政府“保姆式”引导,再加上农民的先行先试、大胆实践,让葡萄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临渭区举全区之力发展葡萄产业,把农民引上了致富大道。
葡萄发展促振兴
在农村,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有典型示范走在前列,让群众看到这个产业客观的收益和可期望的前景,才能逐步带动产业发展。近年来,临渭区聚焦省委、省政府“3+X”特色农业产业布局,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通过渭南葡萄产业园的示范引领、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渭南葡萄产业园区被授予“中国——中亚农业合作中心果蔬生产示范园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示范基地”等称号。
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渭南葡萄产业园区辐射带动葡萄的种植面积达26万亩,园区按照“现代农业导向、特色小镇融合、田园风光衬托、生态景观点缀”的思路,使临渭区由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转变,由传统平原农业区向景观农业区转变,成为集引种、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现代科技示范园和种植、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关中风情园。
临渭区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托管等形式开展集约化经营,临渭葡萄产业实现了由单家独户、单打独斗向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的华丽转变。50多个葡萄种植专业村,建成百亩以上的科技示范园50余个,千亩以上的葡萄种植方20余个,万亩以上的葡萄种植方6个,省级农业园区3个,市级农业园区5个。目前,园区葡萄品种多达上千种,红提、夏黑、阳光玫瑰、蓝宝石……每逢夏季,一席长桌置于葡萄藤下,摘一串丰盈的葡萄,唇齿之间满是酸甜的汁水与葡萄特有的香气。
近年来,临渭区加速培育葡萄酒产业新业态,培育了干红、甜白、低醇等百余种葡萄酒,不仅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给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夯实了产业基础。园区的“三贤酒庄”开发葡萄酒、葡萄醋、葡萄酵素等产品,成为了集高档葡萄酒生产、农业生态观光、葡萄酒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关中第一酒庄”。此外,园区还积极发展产业加工链,建设葡萄产业服务基地和市场物资供应基地,孵化合作科研团队,形成了农资、贮藏、包装、销售、运输、劳务、餐饮等一体化产业服务链。
如今,每当葡萄采摘季如约而至,不少人都慕名而来到渭南葡萄产业园采摘品尝,满载而归,阳光玫瑰、妮娜皇后、蓝宝石……新鲜美味的葡萄已然成了临渭区发展的一大代名词。
紫果飘香展未来
目前,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达26万亩,有早中晚熟品种200多个,初步形成一产设施标准化、二产加工现代化、三产业态专业化的葡萄全产业链体系,对于葡萄产业发展,临渭仍在摸索一条破局革新之路。
因地制宜谋发展,葡萄发展“活”起来。临渭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自身条件出发,找准优势,努力在抢抓机遇、服务大局中开新局。充分抓住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围绕葡萄生态旅游做文章,实现农旅融合,努力谱好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葡萄进行曲”,适应市场消费需求,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主栽符合中国人口味习惯等品种,错峰上市,拉长销售周期,稳定产业效益,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振兴之路必定走的长远。
新质生产抓创新,葡萄发展“强”起来。新品种研发、种植模式创新、农业机械的推广等环节成为临渭区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侧重点。持续深化数字、生态在农业领域的创新运用。在葡萄的科技发展上,临渭区长期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组建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岗位专家相结合的专业技术队伍,在品种更新、标准化生产、绿色农资投入上加大指导服务,推动临渭区葡萄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引进和推广使用日光温室大棚、避雨栽培等先进技术,应用发展关键性科研新技术30多项,努力实现产业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提升葡萄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品牌效应添活力
临渭区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积极参加中国果业品牌大会、杨凌农高会、征集创作“临渭葡萄之歌”等活动,持续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和认证绿色产品,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的推动下,“临渭葡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5.77亿元,连续3年入选亚果会全国“最受欢迎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涌现出“裕美杨”“渭乐天”“慧照”“三贤”等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葡萄成熟时,全国客商蜂拥而来,齐聚下邽古镇,将临渭葡萄的甜美带向全国各地。
随着葡萄品质和品牌效应持续双提升,临渭区还摸索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葡萄采摘季、葡萄音乐节每年都与市民见面,各式各样的特色活动让人目不暇接。万亩葡萄飘香“惹人醉”,“宜居宜游”和美乡村建设也同样吸引着游客纷沓而来,让品牌效应愈发火热。
下一步,临渭区将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农庄体验项目等,计划打造集文创、集市、特色民宿于一体的文旅休闲综合体,形成临渭区都市休闲旅游项目新地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品牌故事不断撬动临渭农旅融合产业,释放乡村振兴新活力。
葡萄丰收香满园,乡村振兴新画卷。如今,临渭葡萄借着乡村振兴的时代东风乘势而上,正向着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大步迈进。G
葡萄种植户杨淑芹正在采摘葡萄。(资料图)
葡萄产业园里酿出的葡萄酒。(资料图)
胡洋
渭南市临渭区是全国最大的鲜食葡萄基地、“中国葡萄之乡”,全产业链年综合产值达 60亿元……艳丽的果实是临渭人民汗水的结晶,攀绳搭架的藤蔓是奋斗岁月的见证。
紫果满藤挂枝头
据《渭南市志》第二卷(2010年版)记载,渭南境内在唐初开始有葡萄的零星栽植。从1992年起,渭南市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开始逐年增加。截至2023年底,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26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超30亿元,从事葡萄相关的就业人员13.3万人,形成了大规模的葡萄产业集群和全配套产业,为临渭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葡萄产业成为临渭区农业发展的“点睛之笔”,也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那么,葡萄为什么迅速成为临渭区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一是天然的地理优势: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适中,是西北地区优越农业生态区,渭北地区的土质更是适宜葡萄的生长。二是思路决定出路。临渭区委、区政府用战略发展的眼光谋划葡萄产业,让葡萄产业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杠杆,承担起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命题。政府“保姆式”引导,再加上农民的先行先试、大胆实践,让葡萄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临渭区举全区之力发展葡萄产业,把农民引上了致富大道。
葡萄发展促振兴
在农村,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有典型示范走在前列,让群众看到这个产业客观的收益和可期望的前景,才能逐步带动产业发展。近年来,临渭区聚焦省委、省政府“3+X”特色农业产业布局,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通过渭南葡萄产业园的示范引领、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渭南葡萄产业园区被授予“中国——中亚农业合作中心果蔬生产示范园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示范基地”等称号。
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渭南葡萄产业园区辐射带动葡萄的种植面积达26万亩,园区按照“现代农业导向、特色小镇融合、田园风光衬托、生态景观点缀”的思路,使临渭区由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转变,由传统平原农业区向景观农业区转变,成为集引种、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现代科技示范园和种植、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关中风情园。
临渭区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托管等形式开展集约化经营,临渭葡萄产业实现了由单家独户、单打独斗向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的华丽转变。50多个葡萄种植专业村,建成百亩以上的科技示范园50余个,千亩以上的葡萄种植方20余个,万亩以上的葡萄种植方6个,省级农业园区3个,市级农业园区5个。目前,园区葡萄品种多达上千种,红提、夏黑、阳光玫瑰、蓝宝石……每逢夏季,一席长桌置于葡萄藤下,摘一串丰盈的葡萄,唇齿之间满是酸甜的汁水与葡萄特有的香气。
近年来,临渭区加速培育葡萄酒产业新业态,培育了干红、甜白、低醇等百余种葡萄酒,不仅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给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夯实了产业基础。园区的“三贤酒庄”开发葡萄酒、葡萄醋、葡萄酵素等产品,成为了集高档葡萄酒生产、农业生态观光、葡萄酒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关中第一酒庄”。此外,园区还积极发展产业加工链,建设葡萄产业服务基地和市场物资供应基地,孵化合作科研团队,形成了农资、贮藏、包装、销售、运输、劳务、餐饮等一体化产业服务链。
如今,每当葡萄采摘季如约而至,不少人都慕名而来到渭南葡萄产业园采摘品尝,满载而归,阳光玫瑰、妮娜皇后、蓝宝石……新鲜美味的葡萄已然成了临渭区发展的一大代名词。
紫果飘香展未来
目前,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达26万亩,有早中晚熟品种200多个,初步形成一产设施标准化、二产加工现代化、三产业态专业化的葡萄全产业链体系,对于葡萄产业发展,临渭仍在摸索一条破局革新之路。
因地制宜谋发展,葡萄发展“活”起来。临渭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自身条件出发,找准优势,努力在抢抓机遇、服务大局中开新局。充分抓住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围绕葡萄生态旅游做文章,实现农旅融合,努力谱好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葡萄进行曲”,适应市场消费需求,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主栽符合中国人口味习惯等品种,错峰上市,拉长销售周期,稳定产业效益,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振兴之路必定走的长远。
新质生产抓创新,葡萄发展“强”起来。新品种研发、种植模式创新、农业机械的推广等环节成为临渭区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侧重点。持续深化数字、生态在农业领域的创新运用。在葡萄的科技发展上,临渭区长期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组建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岗位专家相结合的专业技术队伍,在品种更新、标准化生产、绿色农资投入上加大指导服务,推动临渭区葡萄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引进和推广使用日光温室大棚、避雨栽培等先进技术,应用发展关键性科研新技术30多项,努力实现产业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提升葡萄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品牌效应添活力
临渭区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积极参加中国果业品牌大会、杨凌农高会、征集创作“临渭葡萄之歌”等活动,持续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和认证绿色产品,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的推动下,“临渭葡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5.77亿元,连续3年入选亚果会全国“最受欢迎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涌现出“裕美杨”“渭乐天”“慧照”“三贤”等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葡萄成熟时,全国客商蜂拥而来,齐聚下邽古镇,将临渭葡萄的甜美带向全国各地。
随着葡萄品质和品牌效应持续双提升,临渭区还摸索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葡萄采摘季、葡萄音乐节每年都与市民见面,各式各样的特色活动让人目不暇接。万亩葡萄飘香“惹人醉”,“宜居宜游”和美乡村建设也同样吸引着游客纷沓而来,让品牌效应愈发火热。
下一步,临渭区将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农庄体验项目等,计划打造集文创、集市、特色民宿于一体的文旅休闲综合体,形成临渭区都市休闲旅游项目新地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品牌故事不断撬动临渭农旅融合产业,释放乡村振兴新活力。
葡萄丰收香满园,乡村振兴新画卷。如今,临渭葡萄借着乡村振兴的时代东风乘势而上,正向着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大步迈进。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