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乡情
守护玉米

  张朝林

  父亲是种玉米的能手。选好的玉米种子用布袋装好,挂在阴凉通风的横梁上。然后准备营养钵,还有牛粪和羊粪,用来发酵。掺和一定比例的腐殖土,做成玉米窝窝头样的钵子,晾晒在阳光下。把一粒粒玉米种子丢进钵子,盖上细土,整整齐齐排列在院头杏树下,淋上清水,盖上塑料薄膜,等待起苗。
  白天,父亲给玉米种子淋水,晚上揭开薄膜,让它们迎接露水。第二天,太阳出来又盖上薄膜,让玉米种子接受温暖阳光的滋养。
  一天晚上,我观察营养钵子,侧耳倾听,似有微弱的隆隆声,父亲说那是玉米种子翻身的声音。没过几天,玉米种子冲破土层,汲取营养,向上生长,长出了两片嫩绿色的叶子。
  那年,我家的玉米秸秆上挂着绿油油的玉米棒子,一棵上面就有两三穗玉米,都长出了红缨般的嫩须。玉米开始灌浆,丰收有指望。父亲站在地头看玉米,自言自语道:“今天搭棚子,守护玉米。”
  玉米灌浆,就有嫩玉米颗粒,玉米须也就慢慢变黑了。这时候经常有野兽闯入田地吃玉米,特别是野猪,一个晚上就能把嫩玉米棒子啃得稀烂。那时候物资匮乏,守住玉米,就是守住全家人的口粮。
  尖尖岭屹立在东南方,东北方的柿树砭在尖尖岭的对面。我家玉米地刚好在尖尖岭和柿树砭垭口下。在玉米地头,父亲搭了个“人”字形的草棚,作为守护玉米的“哨所”。白天,我和二弟在“哨所”站岗放哨。晚上,父亲绕着“哨所”敲锣打鼓,驱赶野兽。
  一个满月的晚上,我们闹腾着要陪父亲守护玉米,父亲同意了。走到垭口时,看见月亮高高悬挂在空中,稻田、小河、柳林、村庄笼罩在乳白色的月光下。我们下垭口,看不见月亮,只见淡淡的月光斜射过来,尖尖岭和柿树砭的倒影也倾泻下来,映照在我家的玉米地里。二弟举起手电筒,朝西边的玉米地照了照,一道白光投射过去,像是把玉米地划开了一条缝隙。
  走到玉米地头,月亮也上了垭口。这时候,月光像一片轻柔的白纱,将玉米地包围起来,我们都沐浴在柔和的月光里。
  我们不伤害野猪,只是驱赶它们,让它们远离玉米地。二弟举起铜锣,对着月亮用力敲打。“哐哐哐”,铜锣声声响,月亮也很配合,显得更明亮了。
  我们一起唱着“月亮走,我也走”的山歌。玉米也开心,一阵风吹来,“哗啦啦”拍着手,刚好有几只夜行大雁从头顶飞过,“嘎嘎嘎”来了几声合奏。
  到了后半夜,父亲在草棚边燃起了篝火,总有火星跳起来,飘飘忽忽,消散在月光里。父亲摘了几个玉米棒子,放在篝火中烤。不一会儿,玉米的香味冒出来,吸引二弟追着香味嗅,惹得我笑个不停。
  烤熟的玉米棒子甜滋滋,我们一粒一粒地剥开吃。突然,“咚”的一声巨响,原来是调皮的二弟点燃了一个爆竹,投向玉米地,驱赶野猪。很快,玉米地里响起了“哗啦哗啦”的声音……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