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行走乡村看振兴
红薯苗育出好“钱”景

   本报记者 张恒  
  5月2日,走进兴平市丰仪镇鑫丰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座座大棚坐落有序。大棚内,郁郁葱葱的红薯苗长势良好,绿意盎然,十几名妇女正有说有笑地起着苗子。  
  “我是北张村的,离这里二三里地,没事就和村里的姐妹来这里务工,一天100元左右。”今年59岁的于琴乐呵呵地说,“别小看这苗子,一毛五一棵,不光红薯卖钱,这苗子一年也不少卖钱。”  
  与于琴一起干活的张翠翠算是一群人中的“高手”,她剪得又快又好,打捆也利索。只见她熟练地用剪刀剪苗子,剪到一只手拿不过来就用手中的松紧绳一扎。她说:“我在这里干活时间久了,一天100多元,有个收入还能顾家,感觉满足了。”  
  “现代化大棚,微喷技术,从红薯下床、红薯田间管理到红薯的采苗,整个过程有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指导,对苗子的质量要求比较严格。”合作社理事长任俊龙说,“打药、提温、喷灌、施肥等都需要细心和耐心,基地七八名管护人员都是就近取‘才’,让他们参加培训,掌握精细化管理技术,确保红薯苗的质量。”  
  任俊龙告诉记者,今年基地育苗“秦薯5号”20亩,可栽植2000亩地,共种植红薯360亩。在起苗期间,每天需要务工群众40名左右。在红薯栽植期间,每天最多需要务工群众150人,每人每天80元到100元,务工人员大多数是留守妇女。  
  近年来,丰仪镇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该镇大力扶持发展优质脱毒红薯苗培育技术,带动当地红薯产业转思路、创优势,实现红薯产业绿色、优质、高产发展。红薯苗的培育栽种,形成了“育、产、销”全产业链条,不仅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更是带动了该镇农业种植经济发展,让农民的“钱袋子”又增添了一条增收渠道。  
  “红薯苗每亩收入可达2万至3万元,效益十分可观。另外‘秦薯5号’既有商品性,同时淀粉含量也高。”任俊龙介绍,下一步,合作社要建粉条加工厂,做红薯干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延伸产业链,把小红薯发展成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产业,推动红薯产业提档升级,带动群众增收。  
  目前,丰仪镇红薯种植面积1653亩。丰仪镇副镇长段超红表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将积极促进红薯产业发展,着力为群众增收注入“源头活水”,让特色产业切实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