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大棚里的“小发明”
    村民正在利用“操作平台”处理菠菜。

  通讯员 李石 文/图
  3月13日,武功县长宁镇金城村益农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内不时传出欢声笑语,绿油油的菠菜长势喜人,四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10余位农户坐在矮凳上,正忙着抖掉菜根上的泥土,捆菜、装菜、过秤。她们的正前方都摆着一个略高的小木凳,仔细一瞧,这个木凳有些特别,上面固定着一个开口的“铁卡”,左侧还嵌入了一根长钉,上面悬挂着许多皮筋。
  农户们将处理过的菠菜叶面朝上根部朝下,与“铁卡”持平摆放,一手扯动皮筋完成捆绑,一气呵成,一个个木凳形成独立的“操作平台”。
  “菠菜一把是一斤,茼蒿一把是二斤,芹菜一把是三斤,有了这家伙什儿,把把都精准。”长宁镇田寺村村民张水兰说。
  据了解,合作社目前有600座蔬菜大棚,种植茼蒿、芹菜、油麦菜等8种绿叶菜,错峰上市,吸引了周边乡村许多农户来此务工。
  “自己挣钱交合疗,不给儿女添负担。”“咱这年纪外出务工,人家也不要,在家门口务工赚些零花钱,又能把孙子照看上,不影响发挥余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着各村的“新闻”,说着生活中的趣事,棚内不时发出阵阵欢笑声。
  此时,在隔壁的洗菜棚内,“老板”刘军文穿着胶鞋、套着皮围裙将一把把清洗过的菠菜放进四轮铁筐车中,盖上塑料膜,算是完成运输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48岁的刘军文于2020年开始在合作社从事收割和送菜工作,耳濡目染瞅准了这一商机,2021年承包了合作社20座大棚自主经营。
  “加入合作社有不少好处哩。”刘军文说,年前镇上帮助合作社免费申请了菜种和化肥,每座棚享受城郊保供项目补贴资金3000元。一年多的大棚务工经历,他逐渐摸索出一些小窍门并用于生产运输,有了如今的“操作平台”和四轮铁筐车。
  “这一改变,效果很好。”刘军文说,木凳“操作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铁筐装菜运输不怕挤压可保证菜品质量,带轮运送装卸便捷节省不少人力,一天一车约750公斤蔬菜送往咸阳新阳光批发市场,效益挺可观。
  颇具乡土气息的“操作平台”,精心打造的铁筐四轮车,春耕生产的过程中,农户们的“小发明”简单实用,既展现了来自田间的智慧,也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