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设计下乡”让乡村焕发新活力

 

旬邑县太村镇唐家村民居。 
 

赵维娜正在制作咖啡。 
 

“土锤咖啡馆”文艺范十足。(资料图) 
 

长安区砲里街道四联村新修的文化广场。 
  本报记者 方腾 文/图  
  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近年来,随着“设计下乡”的扎实推进,我省各地走出了一条根植农村又颇具新时代特色的振兴乡村之路。  
  1 乡村变时尚  
  当“洋玩意儿”咖啡邂逅乡村,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村里的废旧集体仓库摇身一变成了咖啡馆,村民化身咖啡师,村庄越来越时尚……这是“设计下乡”给栗峪口村带来的变化。  
  3月27日,春意暖暖,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栗峪口村迎来了很多踏春的游客,村里的“土锤咖啡馆”也很热闹。  
  “您好,女士,我们这儿除了咖啡,还有韭菜鸡蛋披萨、酸菜肉末披萨等特色菜品,您看需要点些什么?”咖啡师赵维娜正热情地招待游客。  
  40岁的赵维娜是栗峪口村村民,在咖啡馆里工作一年了。“在这儿上班离家近,不仅能照顾上家里,还有了收入,我的生活也充实了很多。”赵维娜告诉记者。  
  走进“土锤咖啡馆”,稻草屋顶别具一格,藤编座椅整齐排放,各种绿植生机盎然,文艺范十足的“土锤咖啡馆”是栗峪口村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品尝。  
  在海归博士王绘婷和其团队成员的努力下,“土锤咖啡馆”2022年十月在栗峪口村安了家。“土锤咖啡馆”里的许多设计都很巧妙,用废弃的空心砖和一些亚克力材料修建院墙,还将一些老物件改造后用来装饰,创意十足。  
  “自从有了‘土锤咖啡馆’,我们村变化特别大。土锤咖啡的成功,吸引了更多‘乡创客’来到我们村,创立了整村运营品牌——‘剪鸭村’。一年时间里,茶餐厅、机车展览馆、宠物乐园等新业态,激活了我们村的乡村旅游产业。”栗峪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利军说。  
  陕西全村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羽表示,“以一个会客厅激活一个乡村”是打造该咖啡馆的初衷,今后会充分挖掘一些当地的文创产品等,吸引更多热爱乡土的人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同时,运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为乡村发展赋能,将生态效益转换为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栗峪口村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万元,助力集体增收50万余元,带动全村1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2 “移居”变宜居  
  3月28日早上,旬邑县太村镇唐家村宁静美丽。平坦的村道两旁,一排排民居错落有致,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独具特色。  
  “真没想到我这个年纪还能住进这么漂亮的新房子,现在的生活真幸福。”作为唐家村移民搬迁的一员,76岁的杨彩花对新家很满意。  
  2022年,杨彩花一家从土坯房搬进了三室一厅的新楼房,孩子在城里上班,平时就她和老伴在家,勤快了一辈子的杨彩花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现在我们村发展旅游业,来的游客不少,不仅村里要干净,我们也得把自家屋拾掇好,可不能给村里拖后腿。”杨彩花乐呵呵地说。  
  “现在我们全村村民都住上了‘新农村’住房,日子过得滋润嘞。”唐家村党支部书记唐润峰告诉记者,目前唐家村全村有农房504栋,基本上均为2010年“新农村”项目建设下的新式农房。新式农房由拥有专业资质的建筑工队按照“统一图纸、统一方案、统一材料”统一建设,为砖混结构,呈现“灰顶、黑瓦、白墙”的整体造型,且外墙均有粉刷,不仅颜值高,而且水电暖设施齐全,让群众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村民住上新房子,村庄展现高颜值。依托“唐家大院”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唐家村渐渐迸发出无限生机。  
  “我们这儿有唐家大院,距离旬邑县城开车仅半个小时,是休闲旅游的好地方。目前我们正在建设采摘园、康养民宿,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优化人居环境,为乡村旅游发展和游客提供了美丽的‘风景’,也为唐家村群众带来了致富好‘钱景’。”唐润峰说。  
  56岁的村民刘春侠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农家乐,旅游旺季时生意火爆。眼下,春暖花开,刘春侠忙着打扫卫生,添置新桌椅,准备好迎接游客。  
  “酸辣土豆丝、菜饼、御面是我家的特色菜,我们采用的食材都是天然无公害的,就是想让游客吃到地道的农家口味。”靠经营农家乐,刘春侠一年能收入10万元左右。  
  3 家园添“气质”  
  3月12日一大早,王海银就从西安市区出发前往长安区砲里街道四联村走访。  
  走进四联村,一座座农家小院清新别致,文化墙创意十足,随处可见小花园,处处彰显着美丽乡村的生机与活力。“这两年,我们从乡村风貌建设,景观提升,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参与四联村的建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四联村越来越好。”目睹四联村的美丽蝶变,王海银颇为自豪。  
  2022年6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有限公司的王海银作为驻镇设计师被派驻至长安区砲里街道,为乡村建设出谋划策。起初,王海银先对街道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环境卫生设施、村庄典型公共空间等情况进行调研,经过全面了解村情后,最终确定了各村的切实需求。  
  “近两年,我主要完成了‘三图一集’绘制和推广工作,同时协助街道开展危房改造,为各个村的建设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提出改进和提高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和措施。”王海银告诉记者。  
  得益于“设计下乡”,近年来四联村的“颜值”不断刷新。四联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有各种健身器材,新建的凉亭古朴雅致。每天傍晚,村民便相约到广场休闲娱乐。此外,四联村还大力推进村庄绿化工作,在村庄主干道、房前屋后、村庄周边进行绿化,形成景观,实现“一村一景”。  
  对于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村民交口称赞。为保护村民张爱华家门口的百年古树,王海银提议在这里新建一个小花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附近村民纳凉聊天的网红地。“这两年,村里卫生环境一天比一天好,路灯都修好了,路上亮堂了,吃完饭出来散散步心情也好。”张爱华高兴地说。  
  四联村以农业为基础产业,适当发展基于农业种养产品的优质初加工和深加工产业,拓展特色精品乡村旅游集群,以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产业集群带动乡村发展,实现三产协同发展。王海银计划,接下来将结合生态、景观资源,让四联村积极融入西安市和长安区文旅圈,康养文化元素和城市郊野产业相结合,适当弹性可控发展乡村旅游业。  
  “设计下乡”如一把“金钥匙”,乡村被装点得更加美丽,解锁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设计下乡”的深入开展,一幅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渐次铺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