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四季
春雷始鸣万物长
  刘锋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田间小路上,吐芽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争先恐后地迎接春天的到来。池塘中,鲫鲥早已成群结队地游弋,享受着新生的荫凉。天空突然传来阵阵雷鸣,蛰伏在泥土中的动物苏醒过来,开始出来活动。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在传统农时上,惊蛰与农业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农谚有云:“春雷响,万物长。”进入惊蛰,气温逐渐回暖,春雷乍动,雨水也有所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冬小麦开始返青。但此时降雨量有限,为了保证麦苗正常生长,需要进行灌溉,确保土壤有足够的墒情,防止春旱影响小麦的成长。
  为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需要及时耙地,所以有了“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的农谚。此时土壤仍处于冻融交替状态,施肥、松土等工作也刻不容缓。“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通过锄地搂土,既可以除掉麦苗间的杂草,也可以给麦苗根部松土,让麦苗根获得充分的生长环境。正如农谚所说的那样,“到了惊蛰时节,锄头不停歇。”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都对小麦的生长及日后的丰产有着重要作用,难怪人们会说,“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惊蛰过后,蛰伏了一冬的动物昆虫开始苏醒,进入活跃时期。惊蛰前后初闻雷声是先辈们观察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动物之所以结束冬眠,是因为大地回春、天气变暖的缘故。正因为蛰伏越冬的动物苏醒了,小麦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因此做好病虫害防治,适当地喷洒农药就成为 当下 迫在 眉睫 的工作。
  而打雷时间的不同,预示着降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未到惊蛰先打雷,必有四十九天云不开。”如果惊蛰之前打雷,则预示着当年阴雨天较多,甚至出现春季连阴雨天气。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小麦沐浴不到充足的阳光,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长势会很缓慢。“惊蛰下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如果惊蛰之后打雷,农人会认为当年风调雨顺,夏收时麦粒堆得如土堆一样。
  惊蛰时节的风向,也用来作为观察后期天气状况的依据。“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就是说如果惊蛰这一天刮北风,那么以后的天气会依旧寒冷,甚至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如同重新过冬一样。
  古语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科学种田的今天,我们既要重视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要依据农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做好田间管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为夺取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