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3日
“玩”泥巴的乡村工匠
刘建利正在雕刻陶艺作品。
本报记者 孙金龙
一块泥巴能让叫花鸡鲜嫩味美,能变成美容美颜的高岭土面膜。但是在他手里,泥巴就变成了艺术品,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名片,他就是获得西安市乡村工匠殊荣的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正阳街道杨家湾村刘建利。
“在陶艺这个领域,匠人是凭技术说话的,手上功夫如何,行内人一眼便知。”11月10日,刘建利告诉记者,他跟随父亲学艺十余年,让他在行业里一步步站稳脚跟,一点点收获知名度。
年少时,刘建利跟随父亲去陶艺工厂学习技艺,当时的他已经可以熟练拉坯、修坯子。但工厂除了对品质有要求之外,对制作效率也有很高的要求。刚开始学习那几天,刘建利每天制作的陶器比别人少,这让平时精益求精的他感受到了压力。晚上不断回想父亲制作技巧,多次练习,找窍门,最终成功了,从此拉坯又快又好。
后来,在2008年奥运会前夕,刘建利受邀前往北京,帮助一位艺术家制作彩陶。途中听到工作人员夸奖另一位匠人做的花瓶陶坯极为轻薄。“薄”成了他心里又一个坎,平时制作黑陶,烧制完成后需要进行雕刻,因此对陶坯的要求是厚度均匀,不用刻意拉很薄。
刘建利顶着压力,调整泥坯,调试工具。“不就是薄嘛,先做一个试试。”他说着,来到工作台前,凝神静气制作。“这么薄!烧制起来很考验火候,能不能稍微拉厚一点,刘老师您手艺真好!”听到工作人员的认可,刘建利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经过这次的锻炼,他成功突破了瓶颈,也为日后的得意之作埋下伏笔。
“说起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就是荣获2017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的镂空梅瓶。这件60厘米高的梅瓶薄如蛋壳,最薄处只有1毫米,上千个镂空图案铺展开来,像是飘落的花瓣,又似孔雀开屏雀翎层层展开。”刘建利自豪地说。
然而,制作这件陶器花费了两个多月时间,前期基本上做一个坏一个,失败的原因千奇百怪。在刘建利眼里,每一次失败,都是为成功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虽然没想到错误选项有那么多。在梅瓶烧制成功的时候,一切都值得,那种拨云见日的喜悦,无法用言语形容,却是迎接新挑战最好的动力。
如今,刘建利在创作过程中,对于传统器型、纹饰图案的研究,让他对秦汉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创作出充满秦汉元素的黑陶作品。面对未来,刘建利希望有一天可以将自己的技艺交给儿子,让他好好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孙金龙
一块泥巴能让叫花鸡鲜嫩味美,能变成美容美颜的高岭土面膜。但是在他手里,泥巴就变成了艺术品,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名片,他就是获得西安市乡村工匠殊荣的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正阳街道杨家湾村刘建利。
“在陶艺这个领域,匠人是凭技术说话的,手上功夫如何,行内人一眼便知。”11月10日,刘建利告诉记者,他跟随父亲学艺十余年,让他在行业里一步步站稳脚跟,一点点收获知名度。
年少时,刘建利跟随父亲去陶艺工厂学习技艺,当时的他已经可以熟练拉坯、修坯子。但工厂除了对品质有要求之外,对制作效率也有很高的要求。刚开始学习那几天,刘建利每天制作的陶器比别人少,这让平时精益求精的他感受到了压力。晚上不断回想父亲制作技巧,多次练习,找窍门,最终成功了,从此拉坯又快又好。
后来,在2008年奥运会前夕,刘建利受邀前往北京,帮助一位艺术家制作彩陶。途中听到工作人员夸奖另一位匠人做的花瓶陶坯极为轻薄。“薄”成了他心里又一个坎,平时制作黑陶,烧制完成后需要进行雕刻,因此对陶坯的要求是厚度均匀,不用刻意拉很薄。
刘建利顶着压力,调整泥坯,调试工具。“不就是薄嘛,先做一个试试。”他说着,来到工作台前,凝神静气制作。“这么薄!烧制起来很考验火候,能不能稍微拉厚一点,刘老师您手艺真好!”听到工作人员的认可,刘建利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经过这次的锻炼,他成功突破了瓶颈,也为日后的得意之作埋下伏笔。
“说起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就是荣获2017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的镂空梅瓶。这件60厘米高的梅瓶薄如蛋壳,最薄处只有1毫米,上千个镂空图案铺展开来,像是飘落的花瓣,又似孔雀开屏雀翎层层展开。”刘建利自豪地说。
然而,制作这件陶器花费了两个多月时间,前期基本上做一个坏一个,失败的原因千奇百怪。在刘建利眼里,每一次失败,都是为成功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虽然没想到错误选项有那么多。在梅瓶烧制成功的时候,一切都值得,那种拨云见日的喜悦,无法用言语形容,却是迎接新挑战最好的动力。
如今,刘建利在创作过程中,对于传统器型、纹饰图案的研究,让他对秦汉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创作出充满秦汉元素的黑陶作品。面对未来,刘建利希望有一天可以将自己的技艺交给儿子,让他好好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