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培育乡村工匠 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王东宇
  10月28日,漫步在有“中国泥塑第一村”之称的宝鸡市凤翔区六营村,很多游客被这里的泥塑摆件所吸引。
  在凤翔泥塑国家级传承人胡新明的西府民俗艺博园生产车间里,砸泥、造型、制模、翻坯……工人们正分工协作。车间里到处摆着惟妙惟肖的小泥人,吹唢呐、收麦子、庆丰收等农耕场景随处可见。
  胡新明从事泥塑制作已有41年,如今他是凤翔泥塑国家级传承人。多年来,胡新明全身心投入传统泥塑绘画的挖掘、传承、创作和生产当中,使凤翔泥塑从濒临灭绝走上了辉煌的发展道路。他先后带着凤翔泥塑出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泥塑作品被当地人称为“泥货”、“泥活儿”,做泥塑也称“耍泥活儿”。凤翔泥塑造型独特,色彩艳丽,形态可爱,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
  胡新明介绍,通过实行“合作社+公司+艺人+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泥塑艺人在秉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并将技艺分享、传授给其他泥塑从业者,大家一同做强做大市场。
  “如今,六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泥塑的制作和销售,形成年产量10万件的规模,带动泥塑从业者近百户,全村年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带动相关包装、电商、餐饮、旅游等行业收入达700多万元,提供劳动就业岗位300多个。”六营村党支部书记廖卫军说,过去一年,当地人均增收5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5万元,成功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乡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作为土生土长具备突出技能的“土专家”、“田秀才”等乡村工匠,逐渐成为当前人才振兴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根据《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省乡村振兴局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组织开展了2023年省级乡村工匠评审工作。经过对各地推荐上报的68名乡村工匠进行专家评审和行业联评,认定省级乡村工匠名师44名。
  乡村工匠是我国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人和守护者。培育和扶植乡村工匠,是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省乡村工匠名师的认定逐步落地,像胡新明这样的农耕文化传承人和守护者不仅通过官方渠道认定获得了头衔,还在提升自身品牌和知名度的同时,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他们用一手“绝活”不仅留住了“乡愁”,更能真正成为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农人”。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