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秦农论语
让群众明白 促干部清白
  ■ 黄敏
  近年来,农村普遍设置了村务公开栏,将村里的产业目标、村级工程、财务收支、集体资产管理,以及群众关心的大事小事等及时公开,在接受村民监督的同时,让人对村情民情一目了然,有助于促进村民自治、民主管理,营造出“让群众明白、促干部清白”的良好干事氛围。
  然而,笔者在走访中发现,有的地方村务公开栏数月不更新,内容陈旧、数字失准;有的地方有栏无内容,公开栏长期空白;还有的地方由于缺乏管理,村务公开栏破败不堪,甚至成了“涂鸦墙”、“广告栏”。这样的公开栏落在群众心里,就是过时的摆设、无用的“花架子”。
  群众事,必须群众知。村务公开栏不仅是村级党务政务的公开阵地,也是反映村情民情的“明白墙”,关系着群众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理应精心管理、与时俱进。一方面,群众通过公开栏实时内容,了解村里的发展动向,以便合理反映诉求和建议,更好地参与乡村建设。另一方面,公开栏像一面镜子,既能照出“阳光村务”的成色,也能让党员干部从群众声音中找准问题、精准施策。从这方面来看,设置村务公开栏除了让群众心里有本“明白账”,还可以无限缩小干群关系“最后一米”,实现干群关系双向奔赴。
  作为村级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村务公开栏看似小事小节,却反映着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换言之,村务公开栏村务不公开、内容更新不及时,不仅群众不明白、不满意,也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让制度的严肃性受到质疑。
  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些村务公开栏之所以徒有虚名,除了群众参与程度不高、缺乏监督意识之外,更深层的原因是一些地方对村务公开栏认识跑偏,把设置村务公开栏当成应付上级的差事,摆摆架子就行。此外,有的村干部不愿接受群众监督,甚至害怕群众监管,所以在公开栏内容上遮遮掩掩、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公开栏作用被逐渐淡化,成为流于形式的“花架子”。
  干部要做清白事,就得让群众当明白人。守好用好村务公开栏这块阵地,村干部就要在思想上重视负责,在管理上规范用心,在内容上常做常新,使公开栏真正成为反映村情民情的“明白墙”,让“群众明白、干部清白”的和谐风气吹起来、正起来。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