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魅力上南河 欢“唱”幸福歌
    上南河雷公潭一景。

    姜保才在大鲵养殖基地拔草。

    留坝县武关驿镇河口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留坝县武关驿镇松树坝村加固了河道。

    扫码观看视频

  本报记者 姚远 文/图
  摩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留坝县上南河,地处我国南北气候交汇过渡的秦岭山脉,隶属陕西省汉西林业局管辖。自20世纪70年代全面禁伐以来,经过40多年的封山育林和精心管护,华山松、山杨、竹木、白桦等树木葱郁繁茂,成为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林麝等珍稀动物栖息的乐园。
  上南河的水从摩天岭山脚下缓缓流出,流经武关驿镇的上南河、松树坝和河口3个行政村,蜿蜒流经47公里,最终从褒河谷口汇入汉江。这座占地10.85万亩、海拔2600多米的摩天岭犹如父亲的臂膀,将上南河拥抱入怀,流淌的河水显得清幽而温顺,孕育着沿河而居的村民繁衍生息。
  1 好山好水好养人
  8月10日,早上5点多,家住上南河村村口的姜保才便赶到淫羊藿种植基地拔草。“最近下了几场雨,地里的草长得更快了。”直到中午,姜保才看完他种的猪苓、养的大鲵之后,才回家吃饭休息。
  上南河沿途植被丰茂,流水潺潺,瀑布水潭遍布,一路风光旖旎。主要支流有东沟、石家沟、文川河、蒲家沟等20多条,大多数村民分散居住在河道两岸。姜保才的家在河东边,与河道的直线距离仅有10多米。
  “我是听着上南河的流水声长大的。”姜保才听父母讲,他的祖辈在这里生活了一百多年,住过茅草棚、石板房和土坯房,虽然居住的地方经历过三次变迁,但都不会离上南河太远。
  姜保才的家收拾得干净整洁,院里停放着小汽车。在院落旁边,沿河道种了一片玉米,地边还种了一些黄豆。姜保才说,再过一个多月,玉米就可以收了。
  2007年,姜保才和朋友合伙在上南河一条山沟修建水池养殖大鲵,没承想大鲵还没收获就遭遇不测。“那一年,山上发洪水,水池和大鲵全部被冲毁,合作也就此终止。”
  但是,姜保才没有就此一蹶不振。2010年,他自己投资20多万元,在上南河的西面,将自家的一块空地整理出来,砌河坎建鱼塘,从上南河上游铺设管道引水,建起了占地面积2亩多的大鲵养殖基地。“这里水质好,适合大鲵种苗繁殖。”姜保才说。
  养大鲵,栽猪苓、淫羊藿,养蜂,姜保才算是当地第一批靠勤劳双手富裕起来的人。2014年,姜保才拆除了土坯房,在原址建起了楼房。
  午休了一会儿,姜保才骑上电动车又到大鲵养殖基地。在树木的掩映下,200多个鱼窝分布其间,有100多条种鱼暗藏在石板下歇息,一拃长的鱼儿在水池里游弋,“你看到的小鱼是给大鲵投放的鱼食。”姜保才向记者解释。
  上南河水流不断,沿河自然形成很多瀑布、溪流,河水清澈,鱼儿畅游,是纳凉避暑的好地方。村上利用河边一块空地,打造了文川古道露营基地。暑假,不少游客来这里游玩,拾柴煮茶聊天,自带帐篷露宿,享受这方山水的清凉。
  2 巡河护河执法严
  上南河中段属于松树坝村管辖区,村党支部书记罗新华是村级河长,他每天用手机登录“汉中河湖长制”APP检查河段情况,巡河的时间、轨迹、配速等实时数据都会自动上传。
  “我们巡河时,能现场拍照、上传视频,精准反映问题。”罗新华说,“汉中河湖长制”APP根据问题类型,将涉水的5大类细分成13类小问题,河长可以现场处理,或反馈给县、镇级河长和行政单位负责人,做进一步处理。
  2017年5月,留坝县全面实施河长制,建立起县、镇、村三级河长体系,设置县级河湖长16名、镇级河湖长25名、村级河湖长69名,以及责任单位15家、河道警长6名、河道检察长3名。2018年底,留坝县推出“互联网+”河湖长制综合管理系统,境内223条大小河流的巡河管理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操作。
  从河长治到“河长制”,留坝县发动“全员参与、共同护河”行动。上南河流域组建了基层巡河护河公益队伍,设置10个河道协管员公益岗位,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完善有奖举报机制,形成全民爱河护河的社会氛围。
  “加强村级责任,规范垃圾池、垃圾箱、垃圾桶设置和使用,消除卫生死角。”罗新华说,村上以清理村庄河道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弃置建筑垃圾为切入点,加大水环境治理、河湖清淤疏浚力度,对河道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并加强日常巡河监管。
  没有开发“智慧巡河”APP以前,三级河长用纸质版填报巡河情况,存在携带不方便、内容容易造假等现象。使用留坝县水利局研发的“智慧巡河”APP后,通过手机开展巡河,实现常态巡河、动态监管,提高河湖长履职的便利。当前,“智慧巡河”APP在全省推广使用。
  3 和美乡村旅游热
  上南河水哗啦啦,流到河口村。站在桥头,眼望青山远黛,岸边垂柳依依,垂钓池波光粼粼。游客坐在垂柳树下的池塘边,喝茶聊天、悠然自得。
  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无人问津的一片荒滩。“淌水”、“跳跳石”、“木棒桥”是当地人难忘的 记忆。后来架了铁索桥,修了漫水桥,但每逢暴雨涨水,人都难以通行,更谈不上让土特产走出大山。
  再后来,新建了姜窝子和南河街两座大桥,并拓宽和硬化了路面,交通四通八达,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变得方便快捷。
  2015年,依托上南河区位优势和文川古道资源禀赋,河口村将11余亩河滩地打造成“中国栈道渔村”。旅游季,玻璃星空房、景观荷塘、林栖庭院餐厅、树荫休闲烧烤区、儿童树洞屋、粉色沙滩等各具特色,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乡村游火了,从外地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到村里,停业很久的面皮店、小吃店、小卖部又重新营业。
  河口村村民冯建云平时在外地承揽工程,他利用上南河旅游资源,将原来居住的土坯房拆除,在原址修建了5间三层民宿,当前主体已经建好,计划年底营业。
  今年3月,陕西林栖文旅开发有限公司来这里考察投资,将旅游产业“打包”经营,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5万元,同时营业流水超过100万元的部分村上按照8%提成。
  河口村与林栖计划深度合作,双方各投资250万元,修建6间两层民宿,目前选址规划设计已经通过评审,即将开工建设。按照合同规定,林栖经营民宿15年后,资产全部交回村集体所有。
  河口村每年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旅游产业收入超过100万元。每年村集体保底分红15万元,带动18名村民就业,实现“风景”变“钱景”。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充满无限魅力的上南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正在持续上演着幸福河湖的生动故事。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