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水润南泥湾 再看“好江南”
    南泥湾湿地公园绿意盎然,青山环绕、绿水依傍。(资料图)

    ①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桃宝峪村的南泥湾“党徽广场”。

    ②市民在南泥湾湿地公园休闲娱乐。

    ③宝塔区南泥湾镇九龙泉村连片玉米长势喜人。

    南泥湾千亩水稻田。

  本报记者 杨磊 文/图
  悠悠碧水绕村流,人水和谐踏歌来。农村河湖不仅寄托着浓浓的乡愁,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更是普惠一方的民生福祉。
  2021年,水利部、财政部继续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位于汾川河上游的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成为试点之一。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整治,如今的南泥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云岩河南泥湾段形成了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的亮丽风景长廊,绘就了一幅“红色南泥湾、陕北好江南”的美丽画卷。
  重塑“陕北好江南”
  “不一样,大不一样啦!”8月2日,来自内蒙古的游客刘先生携妻儿重游南泥湾。他说:“十几年前,我和朋友来过一次,现在的南泥湾水更清、山更绿,‘稻香门雕塑’、‘党徽广场’让人震撼,伴随着那熟悉的歌声,让人仿佛置身于当年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开荒辟地的燃情岁月。”
  然而,几年前这里则是另一番场景:河流两岸川地开阔,被大量开垦为农田,导致河道被不断侵占、改道,河湖自然形态被破坏;由于河道年径流量偏小,径流年内分布不均,区域内水资源在空间、时间上分配不均,断流、干涸时有发生。
  南泥湾镇九龙泉村78岁的曹永发老人回忆:“以前一下雨,河水四处跑,沼泽一片,根本没法下田干活。”下游的金盆湾村村民告诉记者,过去遇天旱,雨水少,河水更少,河道杂草丛生,分不清哪里是河,哪里是田!
  如何破解难题?2021年,水利部、财政部开展的“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以下简称“水美乡村”项目)落地南泥湾,让南泥湾得到了整治、提升的机遇。
  南泥湾开发区管委会项目部负责人王颜龙介绍,“水美乡村”项目上起盘龙村,下至金盆湾村,以恢复河流天然特性为主线,重点实施河道岸坡治理、水土保持、水系连通、河道现代化管护体系、防污治污、生态修复及环境提升等六大工程。目前,总投资36659.86万元的项目已全部完工。
  现如今,云岩河南泥湾段两岸被荷塘、芦苇荡、草坪和绿树环绕,野鸭、水鸟游荡,千亩水稻、万亩玉米在风中涌动起绿色波涛,好一个“陕北好江南”。
  建设“水美乡村”
  针对水系“血脉”不畅,“水美乡村”项目新建引水低坝3座、渗井一座,连通管线19.7千米,尤其是在汾川河孟九沟沟口下游干流上新建的引水低坝,可将汾川河干流来水直接引至南泥湾水库存储,充分挖掘南泥湾水库的库容潜力,使其发挥水库调蓄作用。
  南泥湾镇桃宝峪村位于河道治理中心区。“以前村里的河道淤塞严重、岸坡坍塌,经常断流、干涸,两岸没什么‘景观’可言。”桃宝峪村党支部书记折宝东说,“现在河道主槽有10多米宽,比原来宽了一倍还多,有效减少了洪水出槽概率。目前,疏浚后的主槽过洪能力在5年至10年一遇洪水之间。”
  目前,南泥湾镇已基本形成渠渠相连、河坝相通的连通调储水系,保护了沿岸1.2万名居民和1.4万亩耕地安全,年增加供水能力45万立方米,恢复稻田320亩,湿地353亩,基本解决了区域内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与此同时,项目还修建了3座淤地坝和长达30.7公里的水土保持林带,通过水源封育涵养等措施,在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性防治体系的同时,恢复、改善和美化规划区域的生态环境。
  据了解,在南泥湾“水美乡村”项目中,除了水利建设,还新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设施1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2处,景观及绿化223亩,新建道路9.76Km,并配套排水沟及道路绿化等辅助设施。同时,通过搭建安全用水、净化水质、水土保持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河湖管护调度室,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智慧”治水。
  如今,林草覆盖率87%、地表水水质三类、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在330天以上的南泥湾,通过“水美乡村”项目实施已达到“河畅水清岸青翠,荷美稻香鱼虾戏,水润乡村百业兴,共建共享幸福河”的总体目标。
  打造振兴“样板间”
  通过治理,曾经的“陕北好江南”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湿地公园的“孵化作用”日渐凸显,红色旅游、休闲康养、现代农业等为南泥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盛夏时节,南泥湾景区游客络绎不绝,或三五成群拍照留影,或闲庭信步于绿水青山间,一派怡然自得的场景。
  “每逢周末、节假日,车子都没地方停。”南泥湾村村民叶宁说,“南泥湾景区建得越来越好。前两年,我租了别人10间房子开了特色饭店,雇了村上5个人,一天收入四五千元。”红土窑村60岁的王应萍家里4口人只有2亩地,以前在镇上卖面皮,如今在景区打扫卫生,一个月也能收入2000多元。
  桃宝峪村驻村干部宋博告诉记者,村里把闲置的窑洞都盘活了,不少外地客商来投资,即使在淡季,村民们也参与到环卫绿化、景区运营等工作中,现在开发区有570多名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水美乡村”建设项目引发的旅游热让南泥湾的闲置房屋和宅基地实现了增值。高坊村村民魏永治家的房子就毗邻南泥湾红色文化小镇旅游核心区。“现在把不住的窑洞租出去办农家乐,每间每月能收入600元哩。”魏永治说。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南泥湾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实际行动让山更绿水更清、人们生活环境持续向好向美!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