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8月04日
牵住产业“牛鼻子” 鼓起群众“钱袋子”
本报记者 张晓强 通讯员 李刚
“最近天气炎热,在青草和干料混合喂养时,我们是按照比例分配,还要特别留心哺乳期的母牛……这可是我的宝贝,就是依靠它们,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7月26日,在洋县马畅镇野猪沟村花园式肉牛养殖产业基地,正在给牛投料的村民何金成高兴地说。
基地内,10余名工人正在忙着拌料、投料。“目前,养殖基地拥有两座占地1500平方米的标准化轻钢结构牛圈、1座占地230平方米饲料青储中心。基地每年收购本村及周边村3400户村民的秸秆作为养牛饲料,产生的牛粪作为700亩橘园的肥料,大大节省了农业成本。”野猪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牛凯说。
野猪沟村位于洋县西北部。2020年初,该村按照“党建+合作社分红+带动发展+劳务用工”的模式,引进“西门塔尔”四代肉牛品种发展养殖产业;2021年3月,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赛哥牛肉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2022年,投入730万元,通过示范带动、技术指导、技能培训、小额信贷、销售对接等措施,吸引全村50多户农户加入养牛产业发展“先锋队”,全村肉牛存栏2000头,年底出栏280头,产值560万元,利润84万元。
“我和老伴在基地建设时就在这里务工。我负责投料喂养,老伴负责卫生清扫,1年能挣8万多元。”村民何彦科说。
“今年,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牛产业,实现全村养牛户达100户、存栏3000头、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同时,在三产融合、综合利用、有机循环发展上下功夫,建设‘阳光牧场’网红打卡基地,打造花园式养牛模式。每天定时让牛跑30分钟,晨晚定时播放舒适音乐30分钟,使肉牛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提升肉的品质,带领群众奔向乡村振兴‘快车道’。”野猪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宏说。
在洋县,像马畅镇野猪沟村牵住产业“牛鼻子”、鼓起群众“钱袋子”的故事还有很多。
“食用菌种植,不仅让我走出了困境,还帮助我实现了年纯收入达1.1万元。”7月24日,在华阳镇红石窑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干活的姚运保说。
今年57岁的姚运保,身患疾病,生活困难。2020年,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他积极发展食用菌种植,2021年就赚了2万多元。去年,他又利用原有大棚发展起草莓、木耳、羊肚菌等产业,新增食用菌大棚5座,产值超过5万元。如今,在他的带动下,红石窑村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增加至50余座,产值预计超过100万元。
近年来,洋县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积极构建平川粮油菜、丘陵瓜果薯、山区中药材3条有机产业经济示范带,推进“米、果、菌、药、畜”五大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22年以来,全县累计培育产业示范村68个,产业示范带46个,产业示范点72个,建成有机产业基地1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1.7万亩,带动6.26万名群众实现稳步增收。
“最近天气炎热,在青草和干料混合喂养时,我们是按照比例分配,还要特别留心哺乳期的母牛……这可是我的宝贝,就是依靠它们,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7月26日,在洋县马畅镇野猪沟村花园式肉牛养殖产业基地,正在给牛投料的村民何金成高兴地说。
基地内,10余名工人正在忙着拌料、投料。“目前,养殖基地拥有两座占地1500平方米的标准化轻钢结构牛圈、1座占地230平方米饲料青储中心。基地每年收购本村及周边村3400户村民的秸秆作为养牛饲料,产生的牛粪作为700亩橘园的肥料,大大节省了农业成本。”野猪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牛凯说。
野猪沟村位于洋县西北部。2020年初,该村按照“党建+合作社分红+带动发展+劳务用工”的模式,引进“西门塔尔”四代肉牛品种发展养殖产业;2021年3月,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赛哥牛肉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2022年,投入730万元,通过示范带动、技术指导、技能培训、小额信贷、销售对接等措施,吸引全村50多户农户加入养牛产业发展“先锋队”,全村肉牛存栏2000头,年底出栏280头,产值560万元,利润84万元。
“我和老伴在基地建设时就在这里务工。我负责投料喂养,老伴负责卫生清扫,1年能挣8万多元。”村民何彦科说。
“今年,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牛产业,实现全村养牛户达100户、存栏3000头、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同时,在三产融合、综合利用、有机循环发展上下功夫,建设‘阳光牧场’网红打卡基地,打造花园式养牛模式。每天定时让牛跑30分钟,晨晚定时播放舒适音乐30分钟,使肉牛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提升肉的品质,带领群众奔向乡村振兴‘快车道’。”野猪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宏说。
在洋县,像马畅镇野猪沟村牵住产业“牛鼻子”、鼓起群众“钱袋子”的故事还有很多。
“食用菌种植,不仅让我走出了困境,还帮助我实现了年纯收入达1.1万元。”7月24日,在华阳镇红石窑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干活的姚运保说。
今年57岁的姚运保,身患疾病,生活困难。2020年,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他积极发展食用菌种植,2021年就赚了2万多元。去年,他又利用原有大棚发展起草莓、木耳、羊肚菌等产业,新增食用菌大棚5座,产值超过5万元。如今,在他的带动下,红石窑村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增加至50余座,产值预计超过100万元。
近年来,洋县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积极构建平川粮油菜、丘陵瓜果薯、山区中药材3条有机产业经济示范带,推进“米、果、菌、药、畜”五大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22年以来,全县累计培育产业示范村68个,产业示范带46个,产业示范点72个,建成有机产业基地1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1.7万亩,带动6.26万名群众实现稳步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