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渭南:让良田变成农民致富“聚宝盆”
  王军锋
  “现在浇地时间从原来的10天缩短到六七天,成本一下子就减少了,还节约了水资源,我这8亩地水费用从400元降到180元。原来要蹚泥堵口子改水,高腰雨鞋是家家的必备品,现在路好渠好,雨鞋都闲置了。”7月3日,大荔县苏村镇槐园村村民王武孝高兴地说,以前他最头疼的就是灌溉问题,因为土渠总是跑水。去年3月份,大荔县在槐园村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新修4米宽道路4149.5米,修复机井20眼,铺设输水管道9226米。
  近年来,渭南市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完成45.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了3000亩~5000亩的“示范方”28个,以良田筑稳生产基石,良种赋能优质基因,良法保障稳产稳供,良品推进提质增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三链同构”,促进粮食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的下游项目延伸,实现农业提质增效,让良田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陕西农垦大华种业作为华阴良种繁育基地之一,今年繁育“郑麦1860”等良种小麦1.5万亩,良种繁育田预计亩产1300斤左右,最高达1500斤左右,华阴市也成功入选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目前,基地已有2家省级育种企业、2个试验站,常年开展小麦、玉米、大豆等育种创新、繁种、成果转化等工作,搭建了现代种子产业的基本框架。”华阴市种子工作站站长丁卫军说,下一步,渭南市将以华阴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为核心,以大华种业等种子生产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品种改良创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良种赋能优质基因。
  今年以来,渭南市建立了由处级领导带队、市级农技干部包镇、县级农技干部包村的工作体系,组织市县农技干部2560人,指导制定夏粮春管方案2000多个。同时,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出台播种、管理、收获、收购、贮藏贯穿全过程的减损措施,力争粮食“颗粒无损”。另外,渭南市还以智慧托管引领技术革命,依托各镇(街道)为农服务中心,提供粮食全产业链“保姆”式服务,以良法保障稳产稳供。截至目前,渭南市已建成粮食企业标准仓房仓容89万吨,培育粮食类农民合作社1060家、家庭农场656个、大户2271户,粮食全产业链产值166亿元。
  如今的渭南,粮食连年丰收,四季瓜果飘香,群众腰包越来越鼓,村庄越来越美。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宏伟愿景如同一颗颗“希望种子”,在辽阔的秦东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