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秦农论语
“内卷式”乡村建设要不得
  ■ 赖雅芬
  今年以来,随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步伐加快,一些地方在改造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提高产业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出现急功近利的苗头,甚至利用不合理的竞争和比拼“互挖墙脚”、暗暗较劲。只看过程,不管结果;只重数字,无视实际;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这种“内卷式”乡村建设要不得。
  在乡村建设中,每一项工作的实施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为了“面子”的好看而放松了“里子”的要求。“内卷式”乡村建设说白了就是“形式主义”在作祟,“高大上”的建设理念、超常规的建设风格,或许在短期内能够“吸睛”、“引流”,但从长远来看,其红火程度不过是“昙花一现”,而且群众也未必“买账”。
  从实际来看,“内卷式”乡村建设往往是由于相互攀比、盲目投资而造成的。在没有经过充分调研、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匆忙定调,导致项目烂尾、效果“鸡肋”。这也折射出一些地方政府的畸形政绩观,暴露出部分干部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的短视心态。
  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仍感觉“经费不够用”;资源投入不断增加,仍感觉“条件不够好”;人力投入不断增加,仍感觉“工作压力大”……“内卷式”乡村建设打破了村庄发展的正向格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由于地域和财力的限制,这种建设方式不利于一些社会资本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梯度转移,容易造成不良竞争。
  那么,乡村建设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重视结果、遵从实际、强调效果。任何一个项目上马前,需要进行严格论证,多问几个问题。比如,这个项目是否符合当地的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是否具备长远发展的潜力,等等。若过于重视过程,会使很多资源分散在事前规定好的事情上,建设结果及效果往往被忽视。
  全力拼经济,精准搞建设,需要深入挖掘和拓展资源优势、地域优势、产业优势。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乡村的长远发展,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应认真分析当地的建设优势和劣势,因地制宜制定适合自身的政策。而对于实际“操刀者”来讲,要想避免“千村一色、千村一面”,需将村庄实情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蒙眼”而错失良机。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