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6月21日
从“稻渔种养”到“共富集市”
合作社工作人员操控无人机播种水稻。
在第二届小龙虾啤酒节现场,市民品尝刚刚出锅的小龙虾。
甘国柱为职业农民培训授课。
国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虾稻米引起市民的关注。
本报记者 姚远 通讯员 黄斌 文/图
6月13日晚7时许,在汉中市汉台区铺镇国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二届小龙虾啤酒节开启了。在“共富集市”摊位前,刘师傅翻炒着鲜红的小龙虾。“这是合作社免费给我们提供的摊位,也让我们借龙虾节挣点钱。”刘师傅说。
“我们去年已经举办过小龙虾啤酒节了,每天能销售虾蟹五六百公斤,销售额5万多元,效益非常好。”6月16日,汉中市汉台区铺镇国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甘国柱说,“举办小龙虾美食节就是为了聚集人气,把基地里的水产品‘消化’掉。”
“举办首届小龙虾美食节时,有关部门对我们‘自产自销’的方式非常肯定。”甘国柱说,“今年合作社增设了20个摊位,免费提供给附近村民使用售卖自家的农产品,水电费也不需要他们承担。希望大家都参与打造‘共富集市’,实现共同富裕。”
1 难忘童年 迸发创业激情
甘国柱是铺镇刘堡村甘家营人,父母都是农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衣服都要和妹妹换着穿。”望着眼前的稻田,甘国柱回忆起了难忘的童年。
1996年,甘国柱入伍。在部队,他学会了开车,也学会了做菜。退伍后,他回到家乡做起了生意。由于缺乏经营理念,生意亏了本钱不说,还欠下了乡亲们3万多元的粮款。“当时我只能远走他乡打工,省吃俭用还上了欠账,但心里落下了对家乡父老的一份愧疚。”
甘国柱在江苏打工期间,学会了水产养殖技术。2008年,他回到家乡准备发展养虾产业,但遭到父母的反对。于是,甘国柱干起了餐饮业,餐馆从铺镇开到汉台城区,店面越做越大,档次也越做越高。
靠餐饮赚了钱,但养虾的梦想一直在他脑海萦绕。2015年,有了经济基础的甘国柱,终于说服父母,将自家较分散的4亩地置换了集中的水田地养虾。2017年,甘国柱成立汉台区铺镇国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稻蟹、稻虾、稻鱼混养。
“当时汉中很少有人养虾,我养出来的虾根本不愁卖。”甘国柱说,养虾创业的干劲逐渐得到了父母认可。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正赶上汉中市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的机遇,于是甘国柱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单从水稻品种的选择方面,适宜平川稻区种植的有4个品种,浅山丘陵种植的有2个品种。”甘国柱说,得益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尤其是农技部门工作人员的帮助指导。他们“保姆式”的贴心服务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也规避了很多风险。
渐渐地,从20亩到60亩、100多亩……到现在的2100亩,如今甘国柱的合作社培养了13个家庭农场,吸纳了1家农业公司,大家“报团取暖”。
6月16日,记者走进稻渔综合种养展示体验园、小龙虾种苗繁育区、螃蟹精养示范区、食用菌产业园……国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已覆盖带动汉台区4个镇9个村500户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
2 沃土生金 倾力帮扶众乡亲
甘国柱爱学习、擅经营,渐渐地成为汉中养虾的行家里手,为5个县6个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提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服务。现在,陕西省农民田间学校也落户在他的专业合作社,已开展技术培训300余场(次),培训 1万余人(次)。
由于农民田间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前不久被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确定为首批市级基层农技员培训基地。这意味着,今后培训的对象不但有职业农民,还有农业科技人员。
甘国柱是个重情义的人,凡是乡亲们找到他帮忙时,他都会热情相助。
小寨村村民贾正刚曾经在河滩地养过虾。有一次,贾正刚找到甘国柱,说出了想继续在河滩地养虾的想法,甘国柱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河滩地养虾,安全得不到保障。”后来,在甘国柱帮助下,贾正刚参加了职业农民技术培训,从选址、租地到发展稻渔种养产业,甘国柱一直悉心指导。随后,贾正刚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稻米和虾蟹年年丰收。
如今,贾正刚拓展土地托管业务,代耕代种了2000余亩地,事业顺风顺水。
四合村村民杨坤种植水稻,担心没有销路。甘国柱得知后,聘请了电商团队对其进行跟踪指导。如今,杨坤不仅创立了自己的大米品牌,他家生产的糙米更是卖到了精米的价格。
“我的心愿,就是带动更多群众嵌入到产业链上,实现多产业增收。”甘国柱说。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又开始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并同步开展宣传、培训,带动周边乡镇种植赤松茸,让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3 一尾田鱼 合唱“共同富裕”歌
在铺镇姜坝村稻渔基地,村头绿树摇曳,水泥路纵横交错,旁边是幢幢白墙黑瓦的民居楼。甘国柱闲暇之余,就会走上田埂,看看“稻花香”里的虾蟹肥地。
“稻渔共生,它的精髓就是田尽其用,是一种循环、生态的种养方式。形成以‘田面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稻鱼共生、鱼粮共存’的农业种养模式。这样既改善了人居环境,也使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甘国柱对稻渔综合种养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稻虾共作和稻麦连作,亩均产值可达7000元以上,小龙虾(蟹)每亩可卖到5000余元,虾稻米每公斤更是能卖到36元。”甘国柱说,合作社生产的“汉江鲜”等品牌的虾稻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付出就有回报。甘国柱先后获得“陕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陕西省百名优秀科技特派员,“汉中市最美退役军人”、“汉中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合作社获得了2021年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
“现在,我已经把村里闲置的民房租赁起来,经过装修后改造成民宿,可解决职业农民培训和村里独居老人食宿问题。”在甘国柱心里,已经开始谋划“共同富裕”的蓝图了,“脱贫攻坚让我们每个人生活有了保障,实现了共同富裕的首要目标。接下来,我将更加关注村里的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生活需要,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照顾。”
在第二届小龙虾啤酒节现场,市民品尝刚刚出锅的小龙虾。
甘国柱为职业农民培训授课。
国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虾稻米引起市民的关注。
本报记者 姚远 通讯员 黄斌 文/图
6月13日晚7时许,在汉中市汉台区铺镇国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二届小龙虾啤酒节开启了。在“共富集市”摊位前,刘师傅翻炒着鲜红的小龙虾。“这是合作社免费给我们提供的摊位,也让我们借龙虾节挣点钱。”刘师傅说。
“我们去年已经举办过小龙虾啤酒节了,每天能销售虾蟹五六百公斤,销售额5万多元,效益非常好。”6月16日,汉中市汉台区铺镇国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甘国柱说,“举办小龙虾美食节就是为了聚集人气,把基地里的水产品‘消化’掉。”
“举办首届小龙虾美食节时,有关部门对我们‘自产自销’的方式非常肯定。”甘国柱说,“今年合作社增设了20个摊位,免费提供给附近村民使用售卖自家的农产品,水电费也不需要他们承担。希望大家都参与打造‘共富集市’,实现共同富裕。”
1 难忘童年 迸发创业激情
甘国柱是铺镇刘堡村甘家营人,父母都是农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衣服都要和妹妹换着穿。”望着眼前的稻田,甘国柱回忆起了难忘的童年。
1996年,甘国柱入伍。在部队,他学会了开车,也学会了做菜。退伍后,他回到家乡做起了生意。由于缺乏经营理念,生意亏了本钱不说,还欠下了乡亲们3万多元的粮款。“当时我只能远走他乡打工,省吃俭用还上了欠账,但心里落下了对家乡父老的一份愧疚。”
甘国柱在江苏打工期间,学会了水产养殖技术。2008年,他回到家乡准备发展养虾产业,但遭到父母的反对。于是,甘国柱干起了餐饮业,餐馆从铺镇开到汉台城区,店面越做越大,档次也越做越高。
靠餐饮赚了钱,但养虾的梦想一直在他脑海萦绕。2015年,有了经济基础的甘国柱,终于说服父母,将自家较分散的4亩地置换了集中的水田地养虾。2017年,甘国柱成立汉台区铺镇国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稻蟹、稻虾、稻鱼混养。
“当时汉中很少有人养虾,我养出来的虾根本不愁卖。”甘国柱说,养虾创业的干劲逐渐得到了父母认可。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正赶上汉中市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的机遇,于是甘国柱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单从水稻品种的选择方面,适宜平川稻区种植的有4个品种,浅山丘陵种植的有2个品种。”甘国柱说,得益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尤其是农技部门工作人员的帮助指导。他们“保姆式”的贴心服务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也规避了很多风险。
渐渐地,从20亩到60亩、100多亩……到现在的2100亩,如今甘国柱的合作社培养了13个家庭农场,吸纳了1家农业公司,大家“报团取暖”。
6月16日,记者走进稻渔综合种养展示体验园、小龙虾种苗繁育区、螃蟹精养示范区、食用菌产业园……国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已覆盖带动汉台区4个镇9个村500户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
2 沃土生金 倾力帮扶众乡亲
甘国柱爱学习、擅经营,渐渐地成为汉中养虾的行家里手,为5个县6个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提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服务。现在,陕西省农民田间学校也落户在他的专业合作社,已开展技术培训300余场(次),培训 1万余人(次)。
由于农民田间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前不久被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确定为首批市级基层农技员培训基地。这意味着,今后培训的对象不但有职业农民,还有农业科技人员。
甘国柱是个重情义的人,凡是乡亲们找到他帮忙时,他都会热情相助。
小寨村村民贾正刚曾经在河滩地养过虾。有一次,贾正刚找到甘国柱,说出了想继续在河滩地养虾的想法,甘国柱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河滩地养虾,安全得不到保障。”后来,在甘国柱帮助下,贾正刚参加了职业农民技术培训,从选址、租地到发展稻渔种养产业,甘国柱一直悉心指导。随后,贾正刚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稻米和虾蟹年年丰收。
如今,贾正刚拓展土地托管业务,代耕代种了2000余亩地,事业顺风顺水。
四合村村民杨坤种植水稻,担心没有销路。甘国柱得知后,聘请了电商团队对其进行跟踪指导。如今,杨坤不仅创立了自己的大米品牌,他家生产的糙米更是卖到了精米的价格。
“我的心愿,就是带动更多群众嵌入到产业链上,实现多产业增收。”甘国柱说。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又开始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并同步开展宣传、培训,带动周边乡镇种植赤松茸,让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3 一尾田鱼 合唱“共同富裕”歌
在铺镇姜坝村稻渔基地,村头绿树摇曳,水泥路纵横交错,旁边是幢幢白墙黑瓦的民居楼。甘国柱闲暇之余,就会走上田埂,看看“稻花香”里的虾蟹肥地。
“稻渔共生,它的精髓就是田尽其用,是一种循环、生态的种养方式。形成以‘田面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稻鱼共生、鱼粮共存’的农业种养模式。这样既改善了人居环境,也使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甘国柱对稻渔综合种养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稻虾共作和稻麦连作,亩均产值可达7000元以上,小龙虾(蟹)每亩可卖到5000余元,虾稻米每公斤更是能卖到36元。”甘国柱说,合作社生产的“汉江鲜”等品牌的虾稻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付出就有回报。甘国柱先后获得“陕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陕西省百名优秀科技特派员,“汉中市最美退役军人”、“汉中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合作社获得了2021年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
“现在,我已经把村里闲置的民房租赁起来,经过装修后改造成民宿,可解决职业农民培训和村里独居老人食宿问题。”在甘国柱心里,已经开始谋划“共同富裕”的蓝图了,“脱贫攻坚让我们每个人生活有了保障,实现了共同富裕的首要目标。接下来,我将更加关注村里的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生活需要,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