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种粮大户的增产“秘籍”
    刘新志驾驶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

    刘新志在晾晒小麦。

    刘新志(左)把小麦专家请进示范田学习种田技术。(资料图)

  本报记者 黄河 文/图
  热爱农业、倾情付出,做事踏实、敢为人先,是合作社成员对刘新志的评价。
  近年来,乾县五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新志以土地托管、代管、流转三种经营模式,种粮面积不断扩大,小麦亩产高出当地平均水平100多公斤,并实现了连年丰收,被村民称为“有本事的农业土专家”“青年人里的实干家”。
  刘新志长期立足农业一线,致力于推广农机化,创新经营思路,有着自己的增产“秘籍”,在农业领域展现着一位技能农民自强不息的本色。
  1  “土地托管” 让农民实现“电话种地”
  6月9日,关中大地天气晴好,到处麦浪滚滚。在乾县城关街道南仁村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机声隆隆,一台台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一派繁忙的夏收景象。
  “尽管收割前期遇到持续阴雨天气,但受益于小麦生长期的‘一喷三防’措施,相比往年,今年小麦长势比较好,产量也不错。”刘新志随手抓起一把刚收获的麦粒,聊起了今年的麦收情况,“目前,合作社所有社员、农业机械全部投入到‘三夏’大忙中。我流转的300多亩地和托管的5000多亩小麦,3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收割完毕。接下来,要利用晴好天气,抓紧时间播种玉米,以秋补夏争取全年粮食丰收。”
  中午,太阳正火辣辣地烘烤着大地,一位机手坐在驾驶室里不时擦着满头的汗。刘新志喊他下来歇息一会儿,自己登上驾驶室开着收割机驶进了麦田。
  这时,司机杨西和开着三轮车正在地头等候拉运麦子。他说自己开拖拉机耕种旋播是高手,开收割机不是很专业,很羡慕别人开收割机的样子。
  今年60岁的杨西和和刘新志都是城关街道木卜村人,家里6亩地全部交给合作社托管。说起托管的好处,杨西和算了一笔账:合作社集中连片经营,大批量采购农资,机械和农资成本比单独户经营要低,一亩地要给农户减少投资70元至80元。一般年份,托管后的小麦一亩地增产50公斤至80公斤,玉米一亩地增产100公斤至150公斤,相当于亩收入单季增加了170元至200元,不但让农户的种植效益提高了,而且解决了农户种地难的苦恼。
  “现在的农民种地不用操心,农忙时节打个电话,合作社就给你把农活的事解决了。收割时,你只要拿袋子到地里装粮食就行了,一年四季很少看到有人在地里忙活。”杨西和说。
  如今,杨西和腾出时间,开着机械加入合作社,成了合作社的农机手,一年收入近10万元。剩余时间,他就到县城打些零工,真正成了“两栖农民”。
  当日,家住梁村镇芝兰村的杨迎团骑车专程来地头看收割情况。他常年给亲戚家照看农场,家里48亩土地全部托管给了合作社。“我们每10户选出一名代表,由代表跟合作社联系协商种什么种子,使用什么牌子的化肥和农药。经过协商,一亩地化肥、种子、机械费用是多少,大家都是清清楚楚,积极性一下子就起来了,纷纷争着让合作社来托管。”杨迎团高兴地说。
  2 要种好粮食,科技支撑是关键
  几个来回,收割机收满了麦子,金灿灿的麦粒从收割机的出粮口喷涌而出,几辆三轮车装满麦子奔向晾晒场。此时的刘新志汗流浃背,手中的草帽不停地扇动着。
  今年56岁的刘新志,老父亲原是农技干部,他高中毕业后受父亲影响,30多年来一直在家乡从事畜牧养殖、农资经销服务,对“三农”工作比较了解,深知农业发展的希望和阻力在哪里。
  刘新志认为,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了城,留守在农村的种田人会越来越少,出现了土地撂荒的现象,这就给“土地托管”和实施农业集约化生产带来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他产生了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想法。
  “2012年5月6日,我们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社员326名,农机手54人,农业机械84台(套)。先后流转城关街道新巨洲村和南仁村350亩土地,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开始种粮食,托管土地5000多亩,涉及城关、梁村两镇14个村890多户,年向社会提供生产、耕种、管收机械作业服务面积达8万亩以上,年劳动用工2000多人(次)。目前,合作社已发展成国家级示范社、陕西省百强示范社。”刘新志说,正在收割的这片小麦,就是他们流转的示范基地。
  “要种好粮食,科技支撑是关键。”刘新志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省小麦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张睿的指导和当地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农机农艺深度融合,通过引进新品种和小麦宽幅沟播技术、玉米增密度集成技术和配方施肥、精耕细作,粮食产量越来越高。今年合作社种植的小麦平均亩产550公斤,最高亩产650公斤。”
  3 机械化科学种植 做乡村振兴“排头兵”
  这些年,刘新志总结了成功的“秘籍”。他深知学习的重要,积极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一轮轮培训下来,他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应运到经营管理和田间生产中,粮食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
  除了自己学习外,刘新志还经常组织社员外出参观学习,提升社员专业素质,同时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组建农机服务队,提升农机手技能水平。他还创新耕种方法,在小麦播种上采用保护性种肥同播,节省了化肥和种子,保护了耕地,走出了一条农机与农技相结合的科学种植模式。在经营中,合作社实行统肥、统种、统机械、统播期、统播种、统植保的“六统一”服务模式,对生产中的耕、种、管、收全程生产采用机械化集中作业,并探索出了托管、代管、土地流转三种经营模式。同时,在五谷丰高新农业发展示范园建起了机具棚、晾晒场,高产富硒小麦、玉米等示范区、苗木区、蔬菜区、花卉区,推动科学、高效、规模化耕种。
  目前,合作社共投资800多万元,购置了进口大型小麦玉米多用收割机、小麦和玉米种肥同播精量播种机、秸秆捡拾打捆机及植保无人机等各类农业机械,展现了一派现代农业的新气象。
  “五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常年开展小麦、玉米机械化耕、种、收、管作业,推广应用现代农业和农机新技术,积极探索“土地托管”规模化经营模式,努力把农机与农艺结合起来,实现小麦、玉米现代化种植。把劳动力从繁重的生产中解放出来,使农民生产变得省工、省时、省钱,为推动全县土地集约化经营和农机事业向产业化、规模化、高效化迈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乾县农经站站长王增科说。
  面对未来,刘新志表示,合作社将以农机化推进农业产业集约化、高效化发展,服务现代农业,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带领更多群众让黄土地产出更多“金疙瘩”,一起增收致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