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茨沟有个瓦铺村

  石昌林

  富家河自王蟒山中来,一路向南打瓦铺村身旁静静走过——瓦铺村的光辉历程和澎湃心事都被它看在了眼里,装进了心里。
  夏日清晨,带上家人驾车自家门口出发,由安康富强机场上包茂高速,往茨沟方向行车20分钟下高速,溯富家河北行5公里途经茨沟镇,在一个叫作汪家院子的地方折转向东向北,再沿寺沟河逆流而上5公里就到了位于秦巴腹地的汉滨区茨沟镇瓦铺村。这个村子今年3月刚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一路风驰电掣,畅通无阻。当我把车停在瓦铺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大门前时,太阳才从山坳间露出半个笑脸,朝霞映红了周边的山石草木、屋舍溪流,一切都是刚刚睡醒的模样。
  鸟鸣声声,流水潺潺,古村落就在眼前。晨风轻送,花香醉人,人家院落,鸡犬相闻。刚刚还浸染在月河川道的晨曦之中,一眨眼的工夫就沐浴在了秦岭南麓的满天霞光之下。这里,还是我记忆中的山水和笔触下反复描摹过的故乡吗?过去通村的崎岖山路如今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太阳能路灯像卫兵一样矗立两旁。村民房屋用石头打地基,白墙黑顶,一派古香古色。古梯田围着古村落,沿河排列,层层叠叠。富硒魔芋、高山黑玉米、羊肚菌等农作物栽种在古梯田里,长势喜人。
  瓦铺村党支部书记惠生明介绍,隋唐时期,瓦铺村曾是金州通长安最为便捷的盐商要道,商道两旁遍布以泥土烧制的瓦片覆顶的商铺,故得名“瓦铺”。近年来,村子依托这里气候湿润、水质优良、光照充足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种植高山富硒魔芋,引进高山黑玉米,兴建羊肚菌大棚,鼓励农户发展猪、牛、羊、鸡、兔等规模养殖业。如今,有机产业的兴起已使300余农户从中受益。
  “瓦铺村既是旅游新区,也是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及抗日战争初期,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曾在此活动。百岁抗战老兵惠德泉是瓦铺村十二组人,1942年3月参军,1943年在湖北省秭归县教场坝驻军,先后与侵华日军作战十余次。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挺进大西南、解放西藏,并在1952年至1954年修建西藏地方公路。1955年6月,老人退伍返乡,在家务农耕种,并担任村民兵连连长。他退伍不褪色,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勤俭持家,言传身教,为人和善,亲仁善邻,深得群众敬重。”站在老兵红色院子门前,瓦铺村副支书胡兴鹏为我们讲述了百岁抗战老兵的事迹。
  如今,这座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抗战老兵生前居住的院子,已作为“红色家园”保存下来,成为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青少年培训家风家训的基地。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