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基层见闻
“黄金茧”织就幸福路
  本报记者 黄敏
  时值夏日,行走在汉阴县的乡野田间,处处都能看到绿油油的桑园和高效运转的养蚕车间。村民忙碌采桑养蚕的场景,更是为这个丰收的季节增添了一份喜气。
  6月7日,站在蒲溪镇田禾村外的一处山坡上放眼望去,成片的桑园枝繁叶茂,桑农们穿梭在桑园里,提着袋子采摘桑叶,给蚕宝宝准备伙食。村民冯昌兴正把满满一大袋桑叶搬到三轮车上,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脸上的喜悦怎么都掩不住。
  “以前在外面打工,挣不了几个钱,还顾不上家。前几年村里鼓励大伙栽桑养蚕,我回村承包了几亩桑园,还入股村里的合作社,每年能挣不少钱呢。”说起现在的日子,冯昌兴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个季节桑叶长得旺,除了喂蚕,还可以卖到附近的加工厂用来制作桑叶茶。”
  小蚕结出“黄金茧”,少不了规范运营。沿着桑园旁边的小路往上走,不一会就来到田禾村兰玲蚕桑合作社。在合作的养蚕室里,一架一架雪白的蚕茧格外引人注目。合作社负责人沈兰玲正忙着往架子上铺桑叶,沙沙作响的蚕食桑叶声如同动听的乐曲。
  “今年我的桑园长势好,桑叶很充足,养出来的蚕白胖胖的,看着就喜欢。”指着蚕室的架子,沈兰玲边忙边说,“我这一批养了3张蚕种,加上其他社员养的2张,结茧能有300公斤左右,到时统一收购,完全不愁销路。”
  沈兰玲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又开始打理另一个养蚕架。“我们这里有山有水,空气又好,很合适栽桑养蚕。而且现在产业扶持政策、税惠政策越来越好,不管是企业还是村民都能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实现稳增收。”说起蚕桑产业带来的收获,沈兰玲说话的声音都大了。
  目前,合作社发展社员30多户,桑园面积逐年扩大,结茧量稳步提高,每年仅蚕桑养殖,就能为社员增加收入1000多元。
  作为传统优势产业,蚕桑养殖不仅是绿色生态产业,也是高效富民产业。近几年,汉阴县立足优越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现代蚕桑产业,全县优质桑园面积达2.7万亩。同时,出台一系列产业奖补政策,通过发放优质桑苗、技术指导服务等方式,强主体、育品牌、促融合、提效益,加快推动现代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汉阴县各镇村通过“合作社托管+大户承包+农户散养”的发展模式,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培育出桑叶茶、桑园观光休闲等许多新业态。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