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首经典诗歌传递的水利情怀

  李永明

  “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岭开道,我来了。”这首歌颂安康八一水库建设者们战天斗地的诗歌《我来了》,只有短短6行、33个字,如今读来依旧能感受到战天斗地、气吞山河的气势。
  1958年,由3万余名民兵和退役军人等组成安康农业八一基建团,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于富家河源头下游38.5公里处动工修建八一水库蓄水工程。这个水库建成后,保障了下游80余个村子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和10万亩农田灌溉。
  建设期间,面对地质复杂、工程量大、条件艰苦、天气恶劣等重重考验,建设者们没有畏惧,依靠人力和畜力使用原始工具进行施工。冬天,北风呼啸,滴水成冰,乡亲们和水利建设者几千人一起上阵。青年突击队、“铁姑娘排”、退役军人冲锋队、爆破手、石匠排齐上阵。高音喇叭里播放着革命歌曲,声音高亢,催人奋进。大家分工明确,秩序井然:有的刨土,有的铲土,有的打夯,有的用人力车、畜力车往坝上运土,还有的肩挑背扛……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当时物资严重匮乏,建设者们用小推车、铁锹、竹筐等工具,靠着肩挑背扛,跨越29个山头,经过75处险崖,穿过17个隧洞,绕过23道河湾,最终让全长32公里的盘山渠道竣工通水。他们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精神,克服种种艰险改造了山河。
  在建设大军中,有一群巾帼不让须眉的姑娘们格外惹眼,她们是由当地女民兵组成的一支队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铁姑娘”。白天,她们和男人们一样肩扛手推干体力活,晚上抢着做饭、洗碗、洗衣,不知疲惫。劳动之余,“铁姑娘”还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提高大家的战斗力、凝聚力。通过举办赛诗会、合唱比赛等活动,鼓舞了士气,活跃了氛围。她们不比身材、不比容颜,比谁扛的石头更重,比谁能把几十斤重的大铁锤抡得更久。双手磨出血泡,脸颊写满沧桑,昔日白皙的容颜在劳动中锻造成古铜色,她们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可。
  这首口口相传的《我来了》就诞生于赛诗会上。《我来了》把人们那种自豪、自信的精神面貌写到了极处。
  退役军人在建设中不甘示弱,处处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把中国军人的本色体现得淋漓尽致。哪里的活最重、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大冬天,寒风刺骨,退役军人在寒风中挥汗如雨,那种热火朝天的景象令人震撼。刘建国是水库建设中牺牲的一员。年仅20出头,退役后接到了任务他甚至没来得及赶回家看一眼年迈的母亲,匆匆给家里发了份电报,便和战友们一起投入到八一水库建设洪流中。他每天和战友们开山炸石、推车刨土,在一次劳动中不幸被落石砸中。
  春去秋来,时光流转。建设者们勇于担当、战天斗地的精神如同八一水库的水一样,永远流淌在人们心间。
  1988年,在原八一水库的基础上,修建了黄石滩水库。这座运行了60多年的水库,为汉滨区工农业生产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汉滨水利一颗璀璨的明珠。
  时过境迁,《我来了》这首经典水利歌曲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水利人,在新时代的水利建设征途上,继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建设和树立更多更好的水利丰碑,造福人民。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